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61

第61章 既要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又要抵御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影响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一方面,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已经很容易地为世界所共享;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

正因此,一种最积极的态度是勇于和善于去吸取人类的所有文明成果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关于吸收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党在实践中,既认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又同他们打交道,开辟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城市和其他许多地区,通过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条件地允许他们进来投资做买卖,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离不开世界市场,我们有必要利用和吸收一切反映社会进步的先进的文明成果。这表明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引进外资,引进“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甚至要“利用外国智力”。

但是,对于西方的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以及文学艺术等的思潮,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即使是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有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吸收运用。

要抵制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放在自力更生的根基之上,决不能搞“全盘西化”,否则,就难免碰壁。例如: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不顾自己的国情,有的照搬苏联模式,有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有的则一个时期照搬这种模式,一个时期照搬另一种模式,其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我们中国也曾犯过照搬前苏联经济模式的错误。近10多年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记取别国的教训,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从本国国情出发,吸取外国文化之长,创立自己的模式,终于取得了成功。

拒绝人类文明成果,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把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积极引进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又不能盲目推崇西方的文化。

(李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