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60

第60章 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剔除封建糟粕

继承传统文化要避免片面性,不要一讲向西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一无是处;也不要一讲继承传统,就不问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认为什么都好。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部分,剔除封建糟粕,才足正确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传统,诸如爱国主义,重视道德,尊重礼仪,勤劳节俭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兼容天下的广阔胸怀,大同理想等等。此外,在科学技术、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也有引为自豪的文明成就。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抛弃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冲突的一面,但也有相互兼容、相辅相成的一面。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这块土地上建设现代化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应当以过去的传统文化作为现实条件,作为建设现代化的一种文化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先进技术和资金,需要人力资源,还需要文化资源。深厚、悠久、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可贵资源。从这个意义上看,继承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的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文化也有不少糟粕。有的流毒甚广,曾窒息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成为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现代社会的羁绊,封建糟粕包括君权神授、族权观念、等级观念、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贞节观念、家长制以及封建迷信和种种陋习等等。对于这些糟粕,我们非但不能继承,还要认真加以批判剔除。只有剔除这些糟粕,民族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健康发展。批判这些陈旧的东西,社会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复旧,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因此,继承传统是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着这一目的,我们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考察、分析、筛选传统文化,吸取有益成分,剔除陈腐东西,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采取批判继承,破旧立新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继承传统、剔除糟粕的同时,吸收世界上一切民族先进的文化成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类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