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59

第59章 中国面积很大,中央电视台覆盖有困难

据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幽现有电视台达684座,卫星地面站5400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2.4%。现在,我国居民拥有2亿多台电视机,每天有7—8亿人收看电视。电视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世界上一个电视大国。但是,目前的电视人口覆盖率离中央的规划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较大距离。根据中央规划:到本世纪末,在我国要建成中央与地方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城乡并重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宣传网,使我国在广播电视事业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将都能收到中央的电视节目,县、乡两级广播电视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整体功能和效益。到那时,我国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0%。

要达到中央规划的本世纪末电视人口覆盖率90%的目标,单靠中央电视台覆盖有困难。扩大覆盖率制约因素很多。特别是现在未覆盖地区全是农村。在农村扩大电视广播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摊子大、战线长、任务重、困难多,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广播电视部门是不行的。农村经费短缺,人员文化素质较低,都是不利因素。加之,农村地区还受频道资源的制约,功率小的电视差转台发展虽然很快,但是邻近干扰增多,收视效果较差,将来频道选择更为困难。

1993年,广播电视部专门召开了扩大电视覆盖率会议,确定了发展电视事业的主要原则,即: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做法,坚持“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在发展战略上,沿着“天上卫星,地上有线”的方向发展。这就保证了电视人口覆盖率稳步快速提高。

第一,发展卫星电视传送。卫星电视覆盖面大、信息传播质量好,建设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好,是大面积覆盖的最实用、最有效的办法。我国自1985年开始采用卫星电视手段。1988年发射了东方红2号甲1和东方红2号甲2两颗通信卫星担任电视传输任务。1992年又购买了美国的“太空网1号”卫星,即中星5号卫星,接替寿命到期的甲2、甲1两卫星,担任中央电视台3套节目和川、藏、新、鲁、浙等省电视节目传送工作。该星覆盖了整个大陆和沿海岛屿,可使用到1997年。这补足了我国空间通信资源的暂时不足。我国研制的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是新一代大容量三轴稳定卫星。它于1994年6月发射,将满足今后10年通信和广播电视的需要。它将把以前中星5号、亚卫1号承担的任务完全接转过来,可容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15—16套节目。

第二,发展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节目传输具有容量大、技术性能好、不占用空间频谱资源,抗干扰、多功能服务的优点。有线电视系统自1964年准备,1973年起步,到1993年6月底,已有有线电视台611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000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10%,成为电视传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取国家负担、用户交费、有偿服务的方式,近年发展极快。这也扩大了电视人口覆盖率。

第三,调动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启动,扩大电视人口覆盖面。以北京为例,1994年9月26日,北京山区电视覆盖工程竣工。该工程投入430万元,新建、改建转发站203座。该工程在北京地区使中央电视台的覆盖人口新增5万,北京电视台的覆盖人口新增21万;使中央电视台人口覆盖率由原来的97.4%提高到98.1%,北京电视台的人口覆盖率由原来的96%提高到98.3%。

第四,发展电视新技术。我国广播电视目前科技更新的重点是节目制作逐步向全数字化系统过渡。数字化记录方式适宜长距离传送和多次复制,新建电视台将尽量采用数字化记录系统。这也是扩大电视人口覆盖率的新兴力量。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