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62

第62章 职业教育高校太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的人力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是缺乏大量知识功底扎实、技术熟练的劳动者。较快地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发展很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对发展不足。从职业教育体系来看,1991年接受成人职业教育的1280万人中,成人中专和技校生约1110万人,占8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约170多万人,仅占13%,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成人学历教育。从高等教育体系来看,正规的高等院校由于有国家投资而占绝对优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之下显得很薄弱。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高校太少已经成为教育体制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起步晚。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它主要以80年代兴起和发展的地方职业大学为代表和主体。

(二)社会地位低。这是限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就业制度、工资制度、职称制度、奖励制度等对此也起了不小的消极作用。这些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重正规高校学历,轻技能;重文凭,轻贡献。学生及家长们都认为,正规教育前途好,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入职业教育大门的。

(三)本身缺少特色。大部分职业大学没有区别于普通院校的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办学初衷,甚至一味向普通高校看齐,失去了自身优势。

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职业教育的收益率大大高于正规教育,因为它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成人职业教育仅局限在中等专业水平上是不够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受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当前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七,用已取得的经验推动理论研究,指导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便于操作的路子。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要有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与大力配合。其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体现地方性、职业性、综合性、高效益性的特点,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技术性,培养出能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力中去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课程结构体现应用性,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培养各行各业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既要重视知识功底、理论水平,又要大大加强实践环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教师的“双重素质”,即除了具备高等院校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