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53

第53章 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确实成了一个耐人深思的新课题。有个别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甚至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人们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素质的中心机构。但是,现在大部分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不大,其自身的价值在降低,这是极不正常的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项:

第一,资金投入有限,图书馆难以为继。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过分强调眼前经济效益。而公共图书馆是全民文化事业单位,一切仰仗国家投资。在国家投资偏少的情况下,它自身是无能为力的。以北京市少儿图书馆为例,1992年全馆购书费12万元,用在全市350万少儿身上,每人平均不到3分钱。在这有限的购书费中,买音像资料、海外版图书已用去3/4,剩下的3万元面对国内版1万多种少儿图书,实在只得购一漏万了。还有不少地方的公共图书馆,由于书价一涨再涨,干脆几年不进一本书了。另外,经费不足,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较低,奖金微少,感到没有希望,一些有学历的、有门路的人不得不忍痛离开了。与此相比较,1994年文化部将财政拨款的一半投在国立北京图书馆,真是得天独厚了。

第二,硬件设备差,改善非一日之功,影响服务的社会广度。馆藏54万册的北京市少儿图书馆,由于馆舍有限,只能将1.5万册开放借阅,每年只发2000个借阅证,还赶不上天津、湖南省市少儿图书馆每年发20000个借阅证的水平。其借阅处只有5.6平方米,且采光条件差,党、团、工、青、妇、财务几个部门挤在一间又黑又小的房间里。狭小的服务面、太差的服务条件,当然会逐渐失去人们对它的兴趣。即使得天独厚的北京图书馆,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疏远。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如今在职的教授、学者有多少人能拿到该图书馆的借阅证呢?真是凤毛麟角,人们不寄希望于它,它的作用又怎样发挥呢?

第三,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有的图书馆硬件并不差,软件不理想。从设备条件来讲,有的图书馆现代取书运送线运转如流,现代存包处手续颇带科技气息,还增加了音像、缩微资料,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读者借一本书用的时间仍然很长,馆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不耐烦的喝斥和冷淡时有发生,想到这种种困难,学者不愿多去图书馆浪费时间,因而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当然,公共图书馆困境的转化要有各方面的条件。随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人们敬业精神的提高,投资的增加,状况会越来越好。随着科技发展,图书馆引进电脑检索,图书信息在各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也非遥远之事。到那时,公共图书馆将再次成为公民提高文化科技素质的中心机构,成为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