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52

第52章 私人购车有利于汽车工业发展却给交通、存车带来很大压力

汽车,这个似乎与“自行车王国”的中国有一沖天然距离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今天终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的家庭,私人购车被有些人看作时髦,并成为向现代化社会靠近的标志。据统计资料表明:1980年,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几乎为零,1992年,私人汽车突破100万辆,而到1993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近150万辆,估计今后几年还将急剧增长。私人购车的形势令人鼓舞,它符合我们国家90年代产业政策,并使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可是当众多的车主经历了买车的短暂喜悦之后,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些现实:中国的大城市多半是由旧城市改造而成的,公路既少、且窄,交叉路口多现象相当普遍;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汽车的发展远低于自行车的发展,交通越不便利,自行车数量越多,自行车越多,交通越不顺畅;目前,中国还是一个法制不太完善的国家,人们缺少交通规则意识,自行车、人力车、汽车混合行驶相当严重。这些情况造成经常的交通堵塞,使得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30公里,仅及经济时速的50%;加之汽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缺乏,又使汽车面临破坏、被盗的危险,这不能不成为困扰每个车主的严重问题。车主们不禁要问: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关键问题是要把交通问题作为“超重点”“先行官”来大力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来说,可谓“血脉不畅”,如果不立即“通经活络”,不仅汽车工业发展受到影响,国民经济机体也将会偏瘫。因此只有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倾斜政策,才能帮助交通运输度过难关。为此,我们要强化交通运输大通道、大枢纽的建设;要加强交通管理,完善交通法规,充分发挥现有道路的使用率;要广泛推行城市郊区化,在郊区兴建大批居民住宅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特别重要的是,在市政规划时,应就私人用车拥有量进行预测,以便在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停车场地、燃料供应以及车辆维修网点的配置等方面做出有远见的统筹安排,如在新建的住宅小区内修建停车场、车库等配套设施已刻不容缓。

目前,权宜之计是尽早实行汽车总量控制,让机动车的增长与道路增长相适应。公路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而汽车发展必需在公路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不实行总量控制,众多的汽车涌上街头,恐怕交通堵塞会更为严重,开车不如走着快,买汽车还有什么意义呢?虽然这种措施会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但这是目前可行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在大力改善交通现状的前提下的现实选择,因此现阶段不要盲目提倡私人购车,同时对集团购车也要予以严格的控制。

私人汽车的发展的确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压力也可以变为动力,促使中国交通工业有腾飞的契机。路在何方?路就在从发展交通与发展汽车工业的矛盾中走出来。世界汽车工业的资料表明,当国民人均年收入与轿车车价之比为1:1.5到1:2时,轿车就开始源源进入家庭。我们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交通事业会面貌一新,我们的汽车也会在公路上跑得舒畅起来!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