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26

第26章 建设需要资金,积累比例太高又容易影响群众生活

资金的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而资金的积累又只能靠国内生产积累。资金积累越多,建设规模和速度余地越大。但在我国实际情况面前,积累的原则极限是不能影响群众的生活的。

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实际上是处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问题。有的国家曾为了获得群众对改革的支持,过分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忽视积累,甚至企图以大借外债进口消费品。这样生产因缺乏积累不能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最终还是降下去了。有的国家搞高积累、高消费,超出了国民经济收入提供的可能,最后陷入深刻的危机。我国也一度出现过这种失调的情况。1988年出现了积累和消费的“双膨胀”,其中消费基金比上年增长25.8%,积累基金增长28.3%,都大大超出了11%的经济增长率。这就导致了当时经济发展一度出现混乱现象。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积累与消费的情况可从下表得到一个总体轮廓。

与过去几十年的消费水平相比,近些年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着国民经济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倾向,消费基金增长较猛,社会集团购买力提高幅度偏大。

但是,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我国的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目前的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要低18和5个百分点。我们还应该在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使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更快的增长,让城乡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

在强调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积累。没有一定的积累水平,国家手中的资金有限,建设就无法打开新局面,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放慢。这样,群众的生活也不可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因此,忽视积累,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

为了解决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党和政府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在不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努力增加社会消费;在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下,积极提高职工收入。同时,政府还需要下大力气发展那些预期需求会迅速增长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和质量,满足改革开放中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注意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强调,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

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则下,党和政府能够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把资金积累与人民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