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25

第25章 国家还不富裕,用钱的地方很多

当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资金制约是一大制约因素。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保证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同步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然而,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很发达,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还不高,国民收入总额在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仅为882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4万亿元大关。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资金制约作为一种客观制约,它仍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共同问题。

社会再生产有两种要素:一是劳动资料,二是生产资料。我国有12亿人口,劳动资料不缺,而生产资料则相对稀缺。就生产资料而言,它表现为实物与货币两种形态,其实也就是资金问题。搞建设离开资金是不行的。我国国民经济由多种产业、部类、行业组成,它们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如果产业结构合理,互相配套,就能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其他行业就受到制约。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多耕地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很难获得规模经营的收益,所以,以农业为基础的关键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坚持实行国家对粮棉种植业的补贴政策。1994年,由于国家采取了粮棉收购的补贴政策和严格的棉花专营措施,才保证了国家收购计划的基本完成,使一批国有棉纺企业避免了大范围的停工停产。目前,国家又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帮助全国各地的粮棉收购工作,防止各地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另外,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运用,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电力、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尽管基础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适应不了其他产业发展的需求。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瓶颈”。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需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改善各种基础设施,扩大规模,逐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发展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教育经费增加了5倍多,但大部分增加于人头经费,由于物价上涨,实际增加到扩大教育事业方面的并不多。从教育系统的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看,自1978年以来从未超过3%,居世界97位。由于教育投入太低,我国大学入学率一直停留在2%的水平,居世界100位。要改变现状,发展教育事业,关键是要有资金的投入。

另外,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急需要资金和物质财富。如:失业、失学问题,米袋子、菜篮子问题,都需要政府拨款和社会各方面的资助。加强国防,加强司法、公安,打击犯罪,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等等,也都需要用钱。总之,国家还不富裕,但需要资金的地方却很多。

解决资金缺乏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以及向民间发行债券、股票等集资形式搞建设。近年来,这些尝试在发达地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我们应该切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李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