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32

第132章 秦始皇陵

中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现冢高76米,底为485米×515米,面积近25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坑。1974年,在陵墓东侧1.225公里处,又发现3座陪葬的兵马俑坑,发掘出6000多躯兵马俑,蔚为壮观,轰动世界,传为奇迹。这相继发现的兵马俑坑,分别命名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坑。仅就这4个陪葬坑的规模已是举世无双,人们禁不住会想,有如此宏大的陪葬坑包围的地宫将会怎样惊世骇人!

据探测,秦陵陵寝分内外两城地宫,有砖坯垒成的内城和外城墙,估计东西墙长约510余米,南北墙长约480余米。内城为方形,周长2524.4米;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墓室为4条墓道的亚字形墓,这是秦代最高级别的墓葬。全部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远超过日本仁德天皇陵(占地总面积46.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秦始皇在位36年(前246~前210),陵墓修筑了38年,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修造时间多8年。曾征集72万劳力,集中修了11年,修陵人数最多时80余万,是修造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墓内地底见水,用铜加固,上置棺椁,并“令匠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里面埋藏无数奇珍异宝。陵墓外围有“兵马”保护。有关地宫的深度,司马迁有“穿三泉”的记载。据此推测,地宫深达50米以上,相当于一座近20层大楼的高度。但也有学者认为,从地宫的水文地质角度考察,深度应为26米。即便如此,也有近9层楼高,足以使世人惊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也有与司马迁相同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汞量测量法先后对秦陵封土进行了两次测试,结果发现很强的汞异常,且成等距离几何分布,面积达12000平方米,证明了司马迁“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的记载。

秦始皇兵马俑被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迹”,但与秦陵地宫比起来,它只是天河一星,不管地宫何时开挖,都将轰动全世界。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从此,秦始皇陵受到全世界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