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36

第36章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若于方中除杏桂,风水水肿可煎尝。

来源:《伤寒论》。

药物:麻黄(去节)6~9克, 桂枝(去皮)3~6克,甘草(炙)3克,光杏仁9克,生姜4片,大枣10枚,石膏18~24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适应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烦躁,口干,或伴喘咳,舌苔中黄边白,脉浮紧有力。

禁忌:体虚外感,恶寒发热,有汗,脉象细弱的患者禁用本方 方义;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重麻黄的用量,再加石膏、姜、枣而成。麻黄汤原是发汗解表的峻剂,现在加重麻黄用量,则发汗的力量更强。同时加用石膏是取其清泄里热,解除烦躁。加生姜、大枣是取散水气而不伤津,解表邪而和胃气。可见大青龙汤除了发汗解表的力量比麻黄汤更强外,还能够清热除烦。所以非见表有邪气郁遏而恶寒发热、无汗作喘、里有热邪而烦躁、口干者,不得使用大青龙汤。假使误用大青龙汤,便可能招致汗出不止、四肢逆冷、筋惕肉瞤的亡阳虚脱证。这种亡阳虚脱证,只有用真武汤和四逆汤类,才能转危为安。临床常用于急性热病如肺炎、脑炎、急性关节炎等表实里热证。

此外,《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疗“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的“溢饮”证。《医宗金鉴》说溢饮就是“风水水肿病”。由此可知,本方还可以用于热实性的水肿,以驱除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