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37

第37章 葛根汤

(附方: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 轻可去实①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来源;《伤寒论》。

词解:①轻可去实:是徐之才的十剂之一,解释见绪论。

药物:葛根9克,麻黄(去节)3~4.5克,桂枝(去皮)3~4.5克,甘草3克,芍药6克,大枣12枚,生姜4片。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解肌发汗,透疹和里。

适应证:①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楚,项背强,或有腹痛便稀,干呕,或有喘促。②痢疾初起,恶寒发热,无汗,肢体疼痛。③麻疹初期,疹点未现,或疹透不畅,无汗,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象浮紧。

禁忌:素有阴虚火甚,上盛下虚的病人,不可用。

方义: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所组成。本方所治的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等症,是表邪壅阻,阳明肌表有热,津液受劫所致;而干呕下利,是里已失和的现象,所以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以解阳明肌表之热,生津液,治疗项背强痛,加麻黄助桂枝、生姜发汗解表。麻桂同用,本来为发汗的峻药,可是在本方中,有芍药酸敛,其辛散发汗的作用就要比原来缓和得多了。同时,芍药配甘草、姜、枣又能和里,止呕治利。可见本方不独能解表,并可和里。假使上述症状有汗,可以除去麻黄,加重葛根用量,名为“桂枝加葛根汤”,以增强解肌的作用。歌中“有汗加葛无麻黄”,即是此意。

本方虽能治痢,但其适应证必须是表寒偏重,用之才能解肌和里,否则,就不是此方所宜了。

本方治疗麻疹,是取其解肌透疹,特别是葛根一味,不但能透疹,还能解毒,但由于本方偏于辛温,也必须是表寒偏甚,方为适用,假使已经化热,就不宜运用此方。

《金匮要略》还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的“刚痉”。所谓痉,按照《千金》所说,就是“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强”。可是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痉的症状,必须建立在“发热无汗,反恶寒”等表证的基础上,方能运用本方。仲景在“刚痉”前面冠以“太阳病”三字,意即表示该病亦属于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