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35

第35章 桂枝汤

(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用芍药草,太阳中风①加姜枣;桂麻相合名各半,外感如疟此为功。

来源:《伤寒论》。

词解:①太阳中风,也就是伤风之意。

药物:桂枝(去皮)6克,芍药6克,甘草(炙)3克,生姜6克,大枣(劈)6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服后饮少量稀粥,如在寒天需卧床加厚衣被,以助药力,使患者微微汗出,不可使大汗淋漓。

功效: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适应证:头痛发热,恶风恶寒,自汗,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禁忌:①恶寒发热,无汗,脉紧者不可用。②但发热,不恶寒,有汗烦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者禁用。③酒后面赤有热象,脉洪数有力者忌用。

方义:本方是解肌发汗的轻剂。仲景所以把它列为群方之冠,是因为:第一,本方在临床运用上较为广泛;第二,由它演变出来的方剂最多。方中用桂枝为主药,温通筋脉,解肌发汗,发散表邪;用芍药固腠理,和血脉,敛阴气,以缓桂枝辛热发散之性,并可缓中和里。桂、芍二药一开一合,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其次,生姜辛温,佐桂枝发散,并可开胃。枣、草配芍药,和中缓急,配桂枝调和营卫,和畅血行。诸药配合,功能解表和里,所以本方不但可以应用于轻度的风寒感冒初起,表虚自汗、恶风等证,《金匮要略》还用它作为和剂,治疗妊娠恶阻,营卫不和,胃肠功能不良。当然,妊娠恶阻的原因很多,用之必须对症,方称适宜。此外本方对于病后、产后发热,以及原因不明之低热,时觉形寒,时感烘热,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或有干呕、腹痛,或自汗等症,亦可治疗。这种证候并非外感疾病,而是营卫失调所致。由于本方可以调和营卫,所以用之有效。

其次,本方还常用治血痹肌肤麻痹疼痛,因血痹主要是由于体虚血流不畅引起,而本方功能温通筋脉,和畅血行,所以能够取效。同时,由于本方具有和血温通降逆的作用,对于少腹寒气向上冲逆而出现的动悸、疼痛,用之可以平降。桂桂加桂汤用治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其道理也在此。

据报道,本方用于患者通身寒冷,小儿角弓反张、手足抽搐,脑后生疮,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足跟痛、痛彻腰背,小儿腮肿发热恶风,妇女妊娠恶阻等都有一定疗效。若经适当加减则应用更广。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是本方合麻黄汤而成。主治外感病证,延至八九日尚未解除,每天几度发热,热多寒少,形似疟疾,并有肢体酸楚,皮肤瘙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