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34

第34章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无汗可服之。

来源:《伤寒论》。

药物:麻黄(去节)2~4.5克,桂枝(去皮)3~6克,光杏仁6~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一服得汗,就不必再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定喘。

适应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酸骨楚,无汗,口不渴,脉浮紧,或伴有咳嗽喘促、气逆。

禁忌:①表证兼见阴虚、阳虚,或亡血等症状时,禁用本方。②表证有汗,或无汗而不属风寒所致者;或表证虽无汗,但脉不紧而涩者忌用。

方义:本方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也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主方。伤寒表实证是由于寒邪侵袭人体,郁滞于肌腠,以致营血运行不畅,腠理闭塞,汗液不能向外蒸发以及肺气膹郁所致。麻黄开泄肌腠,宣肺解郁,专于发汗、镇咳、解除寒热,所以用为君药。桂枝温通筋脉,促进营血运行,解肌发汗,与麻黄配合不独能增强发汗作用,并可温煦四肢,解除肢体酸痛,所以用为臣药。杏仁解肌,降肺气,可以协助麻黄止咳平喘,所以用为佐药。甘草配麻、桂有助于发汗解表。合麻、杏有利于化痰止咳,所以说它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凡是伤寒无汗、恶寒而见咳喘者,用本方辛温发散,常一汗而解。但如属于温病表证的无汗咳嗽,则不宜采用本方。因温病出汗较易,纵然初期见到无汗而需要发汗者,只宜用辛凉解表的桑菊饮和银翘散之类,轻宣发散即可,而且温病初期即可出现口干微渴、脉浮数等热象,而与伤寒脉浮紧、口中和等寒象不同。所以温病表证只宜辛凉发散,而不宜辛温发汗。如果误用辛温发汗的麻黄汤峻发其汗,必然会引起伤津化燥的不良变局。

本方除能治疗伤寒外感之外,临床上还常用它治疗水肿和湿痹。因水肿和湿痹,多有水气和湿气郁积于肌腠之间,用本方发汗,使水湿得以排泄,故可生效。

本方是一张发汗峻剂,用之得当,病势立退;若用失其宜,常会造成流弊。在临床应用时,必须辨证明确,才不至错用发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