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16

第216章 白虎汤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粳米与甘草,躁烦热渴宜急投,气虚加参最相宜。

来源:《伤寒论》。

药物:石膏(碎)15~45克,知母9~15克,甘草(炙)3~6克,粳米30克。

用法:以水先把米煮熟,然后去滓,加入其余三味同煎,分三次温服。

功效:清气泄热,除烦生津。

适应证:①阳明热盛,津液灼伤,烦渴引饮,胸中烦热,面赤恶热,不恶寒,自汗出,溲短赤,脉洪大滑数,苔黄质红而干。②胃热,牙龈肿痛,口干而渴,以及胃热消渴证。

禁忌:表证未解,无汗而渴,或发热而不烦渴者,必须忌用。

方义;白虎汤证是由于阳明热盛,而未见阳明腑实,所以不宜用釜底抽薪法,同时,由于燥热伤阴,所以又不宜用苦寒直折,以免更伤其阴。这就非投甘寒苦润的白虎汤,不可为功。方中石膏辛寒,寒能泻胃火,生津液,辛能走经表,解肌热,具有两擅内外的作用,故以为君。《药性纂要》说,石膏“可解肌肤之壮热、潮热,而无汗能发,自汗亦止。白虎汤之治风暑,比桂枝汤之治风寒,其义同也。盖石膏重坠之剂而能解肌者,由乎清中以达外,此好古所谓治表必连里也”。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甘草、粳米调和中宫,且甘草能于土中泻火,二者配合既可缓寒剂之寒,又能平苦剂之苦,使苦寒不伤脾胃,故用为佐。

白虎汤是一个作用可靠的解热方剂,它在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无论夏令中暑、暑厥,或时气瘟疫、肺热咳喘以及发斑诸证,只要是属于热盛,见有大渴、大汗、大热、脉洪大等四大症状的,都可应用。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是本方加人参6~9克而成。主治白虎汤证汗出过多,气阴两伤,倦怠乏力,心下痞鞕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