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10695900000041

第41章 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做引导孩子叩开兴趣之门的优秀导师。我们知道,家庭是儿童生长的最初环境,有人称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形成兴趣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儿童的特殊兴趣、特殊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往往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模仿父母的行为和兴趣。因此,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兴趣有时是很相似的,父母有什么样的兴趣,孩子也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兴趣。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搁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门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到这件事时说:“你看,这么一骂,一扔,就给未来断送了一位女科学家!”

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车亮,是拥有许多专利的小发明家。起初,什么东西拿到手里他都想拆开来看看。他爸爸不责怪他,只是说:“你怎么拆的,就怎么再装上。”车亮看爸爸严厉的样子,拆玩具的时候就特别小心,每拆下一个零件都按顺序摆好,拆完琢磨明白后,再一一装上。就这样拆了装,装了拆,成了个小发明家。才上小学,他已经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作为父母,不能只欣赏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你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另外,不要刻意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一些兴趣和爱好的时候,多介绍一些信息、提供一些机会是没错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些“机会”是不是一种机会,因为有些“机会”和“条件”,正是扼杀孩子兴趣爱好的手段。一些特长培训班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很是遗憾。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这学习和训练是不是孩子需求的。如果不是,就不要刻意地去“给予”。

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兴趣强加于孩子。不要把家长的兴趣和爱好,强硬地塞给孩子。切莫因为孩子说自己喜欢吃苹果,就想把几吨苹果一下子都塞到孩子的肚里去。当然,如果我们陶醉于某个爱好时,使孩子感受到这种爱好的魅力,而且孩子主动想多了解学习些什么,在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及时的回答或帮助。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张弛有度,逼迫和放任都不是好方法。在现代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是很多父母家长的选择,但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放任而变得非常任性妄为,有的孩子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在心灵上埋下了抑郁的种子。而事实上,逼迫和放任都是不对的。如果太过顺从孩子的“自然”,孩子就会因为懒惰的天性而失去很多宝贵的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对于性格的规范也十分不利。但是如果过于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也容易让孩子对于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疲惫心理,对于小孩子的承受能力来说是太过分了。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及时培养,将其转化为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有一名学生名叫胡劲,现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他的父母就是有心人,看到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便重点培养。

胡劲读小学时,对马桶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便动手拆了自家的马桶,父母很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其间,胡劲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父母又因势利导送胡劲学奥数,一直到现在,胡劲对数学热情不减。

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给孩子更广阔的视野和接触事物的机会。与其培养孩子的兴趣,莫不如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去发现世界,同时也发展自己。孩子都不知道世界上有那样一种事情或职业,又怎样谈有否兴趣呢。行行出状元,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行行才是。

发现孩子的兴趣,首先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便能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让孩子尽可能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巩固兴趣的最好办法。其实,如果孩子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正是其心智充分发展的契机。由此而形成的专注力,更是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发牢骚:孩子喜欢玩,为什么就是不爱学呢?我们建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五个方面:

1.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小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家长应该耐心面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释。

2.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同时,因为孩子的年龄偏小,他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好奇和热情。因此,家长要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是做家长的大忌。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促进良好兴趣的产生。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总是“打击”孩子,有可能摧毁其求知欲。因此,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可以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4.把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也许有的孩子对学习某一科目的确没有直接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琢磨如何把其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毕竟有了直接兴趣,内动力才强,才能学得持久。在这一转化中,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很重要。孩子学有成就,才能激发他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产生内动力,主动而学。

5.教给孩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学有成就,这是保持兴趣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