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工作心理学
10692600000023

第23章 夫妻关系和谐的要素

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其他还有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祖辈与隔代人的关系等。

一、夫妻关系分析

(一)夫妻间的感情关系

夫妻间由于性的结合以及经济生活的一体化,产生了特殊亲密感,这完全不同于亲子间的情感、朋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夫妻间可以推心置腹,无拘无束,相互依赖,同甘共苦。

夫妻间的情感并非是长期不变的。通常可以分为新婚期、初为父母期、子女童年期、子女青少年期、子女独立期、空巢期和丧偶期。

正常的夫妻在新婚时,感情强烈而富于冲动,同时也在相互适应中调整自己。随着孩子的出生,夫妻双方在家里将原本只关心对方转向孩子,尤其是妻子,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夫妻感情。子女从小学到中学,也是夫妻事业发展的时期,在相互支持和培育子女的共同目标下,情感稳定、深沉。一旦子女独立,离开家庭,夫妻也进入中年晚期甚至进入老年,重新恢复了两人的家庭生活,这种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感受被文人形容为犹如美丽的晚霞和醇香的陈酒,使之在一方过世后,另一方仍在回味而引发失落、遗憾、悲伤等体验。

(二)夫妻间的沟通类型

夫妻间通过沟通表达彼此的思想感情。事实上,夫妻之间能否畅通表达,是婚姻美满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从女方来说更是如此。

夫妻间沟通的目的不仅是表达各自的观点、意见,协商讨论并决定生活中共同采取的步骤与方向,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沟通让彼此理解对方的需求,协调行为,以增强凝聚力。

从夫妻心理卫生的研究看来,夫妻间的谈话内容,可分为正性与负性两大类。所谓“正性”的内容,是指谈愉快的、风趣的事,讨论建设性的计划,运用夸奖性或富于谢意的语句和充满希望的语调。至于“负性”的,指的是彼此相互批评、指责和埋怨,谈论后悔的事情,运用气愤或讽刺性的语调,进行没有希望与结果的谈话。正性的内容较多的,多属快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夫妻。负性内容多的,常是适应欠佳的夫妇。从夫妻关系治疗的经验得知,假如能把负性的沟通方式改为正性的谈话方式,夫妻间的关系也会随之改善。

(三)夫妻间的相配模式

夫妻相处可以按不同的关系模式相处,一种是“相配性的”关系模式,以阴与阳的关系相补、相配的模式;另一种是“平行性”的模式,以相似的对等的关系相处。这种平行性的关系中,假如双方个性都很强,就容易造成矛盾对立的关系,若是两方都很被动,也不容易发挥功能,关系会变得冷漠。当然,夫妻相处的模式,并非是固定永久不变的,往往随着情况而更改。例如妻子被提升到重要岗位,或丈夫突然下岗,或一方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等,都可能使夫妻相处模式产生变化。这需要新的适应过程。

(四)夫妻间的角色扮演

夫妻两人所扮演的角色,有时是“相配性”的。即一方所扮演的,跟另一方所扮演的刚好相配不冲突,凑成某种积极的功效。如在孩子面前的严父慈母,或他人眼中的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

一般说来,健康的夫妻,都有清楚而适当的角色扮演,丈夫像丈夫,妻子像妻子。但是,在角色冲突时可能产生执行上的困难。例如,在母亲与妻子冲突时,想扮演孝顺且听话的儿子,又想扮演能替妻子说话,保护妻子的丈夫;在丈夫严厉地管教子女时,妻子又想与丈夫维持同盟来共同执行管教子女的职责,又担心伤害子女。要能平衡且恰到好处,是要靠技术与经验,有时简直需要艺术。假如只顾一种角色扮演,而忘掉另一种角色扮演,就会出现问题。

(五)夫妻的结合与联盟

所谓夫妻的结合,并不是说完全融合为一体,而是既要能彼此尊敬,同时又能留有若干自己的空间的状态。换句话说,大部分情况双方有共同的或相似的生活节律,但是也可允许各自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从事个人喜欢的活动。这样才能既保持夫妻的结合,又能维持各自独立的心理世界。

所谓联盟是指遇到特殊情形,必须去应付外来的情况时,夫妻能互相默契,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去处理外来的困难。譬如,孩子不听父亲或母亲的话时,做父母的能联合起来,以同一态度,合力去管教子女,以发挥父母合作的力量。又如,一方受到无理攻击时,另一方能挺身出来保护或帮助化解误会,平息矛盾。这都是夫妻联盟行动的表现。

二、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的要素

(一)沟通

两性关系专家马里恩·泰索博士研究认为,夫妻之间最有约束力的因素之一就是双方能袒露心声和感情。400位专业人士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导致婚姻破裂最大的原因是丈夫不能袒露自己的感情。大多数幸福夫妻每天要亲密交流近一个小时(“我们相互倾诉发生的一切”)。他们认为要是不经常相互交谈的话,彼此就不会了解对方的想法、感情和世界观。

沟通使夫妻彼此分担忧虑、恐惧以及分享宽慰所带来的喜悦。在沟通过程中倾听是重要的。在沟通时夫妻双方积极地、专注地听,甚至俯过身来,急着听对方的下一句话;有时跟着对方一起哈哈大笑,有时为对方担忧,显露出关切的表情;或发出“嗯-嗯”的声音,或对话题发表评论。这使双方都感受到了心灵的相通。

夫妻沟通也要注意技巧,如,自己再忙也愿留出彼此交流的时间;交流时留意各自的身势言语;当对方在沟通有疑虑时,提问要谨慎;多提解决方法,而不是紧逼追问等。

(二)信任

信任不仅仅是相信对方的人品,还相信对方会承担责任,不辜负期望。更深、更亲密层次的信任就是能将心底的想法告诉对方,表现为彼此很自然地袒露自己的弱点,披露自己的痛苦或秘密。为了使关系变得健康,信任必须是相互的。失衡的关系不会是良好的。如果总是一方暴露无遗,使对方对自己了如指掌,而自己对对方一无所知,这种不平衡最终会导致失去信任。

马里恩·泰索博士认为,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稳重型的人容易与别人接近并信任别人;急躁型的人太容易做出承诺和给予信任,他们迷恋自己的伴侣,担心对方不会同样对自己;回避型的人对亲密和亲近都很不自在,表现平淡和冷静。

(三)尊重自由

据调查,许多幸福伴侣当中,没有一对是互相控制的。在努力一起办许多事情的同时,他们都有机会分别会见自己的朋友,单独参加活动。且不说保持珍贵的友谊,单独会见朋友有时能获得疏导情绪的机会。

夫妻关系中的自由是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容许彼此保持自我感。尊重对方拥有的不同观点、不同好恶。所以最健康、最快乐的关系是双方都能给予对方自由并享受各自生活的关系,包括在需要时让对方有独处的时间,以便有仔细考虑问题、筹划未来的时间,或者调整生活、恢复精力,得到休息。

(四)支持

爱情的基础是友谊。夫妻双方首先是好朋友、知心朋友。与友谊关系密切的是支持。支持意味着互相帮助,分担责任。一句话,就是为对方着想,特别在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为对方设想的前提是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来感受。一位心理学家说,美好关系的真正秘诀在于每个伴侣过着对方的生活,仿佛自己就是对方。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不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是从对方的观点出发。这样,对方快乐,自己也快乐。

(五)努力搞好关系

马里恩·泰索博士引用过一项研究,戏剧性地展示了卿卿我我的行为在结婚以后如何渐渐减少。许多“老夫老妻”认为已不需要任何像谈恋爱时的那种热情,于是脾气更急了,穿着更邋遢了,对对方的各种要求显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事实上夫妻间的良好关系首先是需要双方在意地培养,包括欣赏、赞扬对方的优点、长处,接纳并原谅对方的弱点;包括共同纪念相识日、结婚日等。其次,察觉对方的需要,关心对方甚过关心自己,包括对方和他父母的生日,以及经济开支的倾向,日常琐碎的家务劳动分工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性心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2.恋爱中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怎样调适?

3.如何对待失恋?

4.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婚姻问题?

5.怎样才能使夫妻关系和谐?

社会实践指导

调查本社区存在的婚姻问题,并进行分类;记录一个婚姻问题的案例。

当今,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20 世纪中期以来,社会生产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大潮汹涌澎湃,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也更趋复杂,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身心疾病日益增多。因此必须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