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10684800000107

第107章 第一百〇 探秘海市蜃楼

我国山东省蓬莱阁历来有海市蜃楼奇观之说,渤海中就曾有个庙岛群岛,在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常可看到庙岛群岛的幻影。宋朝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里就有这样的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这就是他在蓬莱所看到的蜃景。无独有偶,1933年5月22日上午11点多钟,青岛前海(胶州湾外口)竹岔岛上也曾发现过蜃景,一时轰传全市,很多人前往观看。

蜃景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1986年山东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在济南成立“蓬莱海市蜃楼摄制组”,但几年时间过去,却一直没有捕捉到海市蜃楼奇观的影子。

没想到在1989年6月17日,山东电视台的一位摄影师孙玉平却意外地碰到了好运。当时,孙玉平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蓬莱地区拍摄电视片《齐鲁海疆》的部分镜头,下午14时20分,孙玉平在镜头里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他揉了揉眼睛,离开摄影机,向远处张望了一眼,顿时惊呆了。只见蓬莱阁对面沿着黑山岛向东约100千米海面上,呈现出了一条巨大的淡黄色光带,同时大雾弥漫四际,接着雾中隐隐现出高楼大厦的轮廓,而孙玉平知道,这里并不存在这样的景物。他兴奋地叫起来:“这不就是海市蜃楼吗?”

同事们听到他的叫声,定睛细瞧,都为这个发现激动不已。他们赶紧停下拍摄工作,将摄像机镜头对准海市蜃楼出现的方向。整整6个小时,他们竟拍到了一套珍贵的海市蜃楼录像,那些画面变化万千,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忽而是气魄雄伟的高山,忽而是人流熙攘的都市,船舶、楼阁、树木不一而足……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国家获悉后,纷纷愿出高价购买这套录像片,却都被一一谢绝了。

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光的折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的时候,光速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行进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就叫做折射。而空气本身就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所以,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就会引起折射。但由于这种折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变化比较剧烈时,就会导致明显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这时就会出现海市蜃楼。由于空气密度反常的具体情况不同,海市蜃楼出现的形式也不同。

但是无论哪一种海市蜃楼,都只能在无风或风力极微弱的天气条件下出现。当大风一起,引起了上下层空气的搅动混合,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减小了,光线不会再发生异常折射和全反射,那么所有的幻景就会立刻消逝。

海市蜃楼容易出现在沙漠、海滩等地,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地表和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空气密度不一,很容易发生光线折射。比如蓬莱阁地区就具有出现蜃楼的条件,因此才有可能留下蜃楼的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