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10684800000100

第100章 诸葛亮巧借东风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借东风故事,为人们心中足智多谋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驻扎在长江北岸。东吴周瑜在山顶上观看完曹军严整的军容,觉得难以取胜,竟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诸葛亮听说周瑜病倒,马上想到周瑜是为何事苦恼。他来到周瑜帐中探望,并不急于说些安慰开解的话,而是在纸上写下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说这就是治疗周瑜心病的药方。

周瑜将信将疑,接过一看,只见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后大喜,笑着说:“还是先生最了解我。”

于是,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他们先让名士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又让黄盖诈降施展“苦肉计”,为火攻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可就在这时,天不遂人愿,一直刮着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又开始为这件事烦恼,病情反而更加重了。诸葛亮向他献计说:“我曾经遇到一位高人,得他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现在只要将军能为我建一座七星坛,让我做足法事,就可以借来三天东风,火攻敌营。”周瑜惊讶极了,说道:“别说是三天,只要一夜大风已足可成事。你快快去施法吧。”

于是诸葛亮辞别了周瑜,来到南屏山上,建起祭坛,煞有介事地做起法来,几天之后,却并没有像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刮起东南风。周瑜沉不住气,对手下说:“诸葛亮肯定是在吹牛,现在是隆冬时节,怎么会刮东南风呢?”没想到话音未落,营帐外的旗帜就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周瑜出来一看,果然刮的是东南风,不免又惊又喜。

此时黄盖早已准备好了20只火船,满载着芦苇、干柴,以及硫黄等引火物品,用青色油布遮盖着,假意投降,在接近曹营的时候,却点起了大火。曹军毫无防备,乱成一团,又因为舰船彼此相连,很快就烧成一片。这场战役最终以曹军惨败而告终。

诸葛亮说能“借”来东风,那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历法和自然常识。诸葛亮长期生活在江汉之地,对长江一带气象变化规律掌握得非常透彻。赤壁地处江南,江南多暖冬,冬至后起东南风较为常见,故有“九里不怕南风多,只怕南风送九歌”的民间谚语,而且长江鄱阳湖一带在冬天还会出现“小阳春”,此时由于长江与湖面温度不一样,也会形成东南风。正因为这样,诸葛亮才会信心百倍地声称自己能“借来”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