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德军都曾采用过潜艇布雷的攻击手段。可是,德军方面却碰到了这样一件怪事。
1943年,德军为了切断美、英盟军向苏联运送军火物资的北方“生命线”,便在盟军必经的大西洋某条重要航线上广布水雷,意在封锁航道,以限制和重创盟军船队的行动。
让德军方面失望的是,那些水雷好像全部睡着了一般,任凭盟军船队如何在水雷区畅行,也没有引爆过一个水雷,对此,德军感到十分纳闷。由于这批水雷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灵敏度方面并没有很大的问题,于是德军怀疑盟军肯定是发明使用了什么先进的扫雷装置清除了这些水雷。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自己也将这批水雷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年的冬天,一支执行海上截击任务的德军舰队来到了北冰洋的一片海域,正在迎风疾驰,突然一声声闷雷般的爆炸声从水下传来,海面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涛,几艘德舰在剧烈的震颤中纷纷倾覆。一开始,德军舰队认为自己受到了盟军潜艇的袭击,慌忙掩护受伤舰只撤退。可事后经空中侦察,他们才发现受炸舰队并未受到敌舰攻击,而是在无意中触发了水雷。
这些肇事的水雷经过德军仔细辨认,竟意外地发现水雷的型号恰和数月前布于北大西洋水域的水雷一致。这可让德军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但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水雷像有灵性似的,避开了盟军,却炸沉了自己的军舰。
德军被自己埋下的水雷重创,这并非由于水雷有什么灵性,而是洋流埋下的祸根。在北大西洋存在着一股规模巨大的洋流系统,即北大西洋暖流。这股暖流将水雷从大西洋海域一直带到北冰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洋科学还不够发达,德军没有认识到全球的洋流运动规律,结果让一次“聪明”的海上军事行动,害人不成反害己。
这个事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在发展海洋科学上不遗余力,大力开拓第二生存空间,对洋流的研究也已达到了相当水平,并总结出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洋流系统,还准确勾画出了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从而使这一科研成果为天气预报、环境研究、航海、渔业、军事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