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41

第41章 反字诀

——为人处事,如果按照常理来,那么很容易让人猜中心思,也很容易让对手提前防备。所以蒋介石常常出其不意,反其道行之,得以成功。

◎该硬时软,反其道而行之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阴阳均衡、虚实结合、正反相依、软硬兼施的相生相克理论。这种理论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为人处世的哲学上,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力量分散、风云变幻,想要单纯地硬碰硬地对抗对手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很有可能牺牲自己的未来前途,踏入不可能复苏的深渊。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该硬时用软,该刚时却柔,是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的志气,可是从结果论的角度分析,这种该硬时用软,该刚时却柔的策略虽然在针锋相对的瞬间自己并不占上风,可是这种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却可以给对手致命的一击,让对手措手不及。而且该硬时用软,该刚时却柔常常会让对手陷入误区和怀疑中,在你的温柔计中丧失了斗志和防备,反其道而行,往往比横冲直撞更有威慑力。

该硬时软,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打破常理和惯性思维的一门艺术,成功者之所以可以比常人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往往能跳出惯性思维的局限,能够因事而异,准确地把握好事情的分寸,出其不意,在别人无法预料的时候趁机占上风。

蒋介石就是懂得反其道而行之,在抗战期间,作为中国战区总指挥官的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矛盾重重,双方达到水火难相融的地步。1943年前后,通过威尔基和宋美龄访美,蒋介石成功地取得了罗斯福的好感。于是,他与史迪威较量的胆子大起来了。10月初,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闹到公开化。就在这时,1943年10月28日,罗斯福电邀蒋介石参加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准备召开有苏联参加的四大强国首脑会议。但是,蒋介石知道,参加开罗会议必须有史迪威的支持。所以他对于史迪威对自己的诬蔑也没有强加报复,而是主动同史迪威和解。

蒋介石认为,面对强大的对手和不能阻挡的压力,有的时候硬碰硬只是徒劳的牺牲和毫无意义的代价,损兵折将甚至全军覆没,再无出头之日。可是如果利用以软击硬,以柔克刚的方式,就能避免和对手正面冲突,采取温柔的、掩人耳目的温和的方式,打消对手的防备,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

◎大胆出奇招,兵行险招

俗话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见由于缺乏冒险精神,许多想法束之高阁,许多新举措流于空谈,许多好机会难以见效。

蒋介石认为,想要成功,人就要敢于出奇制胜,敢于打破常规,用对手意想不到的新奇手段战胜对手。它的核心,就是“变化”二字,出奇制胜强调的是变化,反对的是模式化。冒险与收获往往是结伴而行的,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果,就要敢冒风险。

当然,兵行险招也有可能会失败,但是即使失败,也会获得比原地踏步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前行的力量,而且如果出奇招,让对手意想不到,一旦成功就会让自己脱颖而出,直接攀到成功的顶峰。当然,兵行险招也不能盲目,应该讲究科学规律,能够预测事情发展的未来并能降低风险率,这样会减少损失,就是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失望。

汪精卫在孙中山死后委身苏联,希望通过和左派、中共、苏联的三角同盟来支撑自己的权力底座,刚开始效果不错,在北伐之前,国民党内一直是东风压倒西风,左派压倒右派,所以汪精卫颇有些风光,也成功挤走了头号对手胡汉民。但是在中山舰事变中发生的一切,使得汪精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蒋介石兵行险招,原本以为得到了清算机会的汪精卫却被苏联高层兜头一盆冷水,在蒋介石作出那么出格的行动后,斯大林居然选择了迁就蒋介石,汪精卫开始明白,他跟苏联的关系只是跟顾问团之间的关系,苏联高层更看好拥有实力的蒋介石。正是因为蒋介石的冒险,所以打击了汪精卫的力量,也证明了苏联对自己的支持态度。

中山舰事变是蒋介石反共思想付诸行动的一个标志,也是国民党政府各派力量发生冲突的一个转捩点。

兵行险招是特殊环境下特殊的一步,既有可能挽回局面,反败为胜,也有可能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关键看如何运用,抱着何种心态运用。

◎干脆坦白自己坏

许多人都习惯带着伪装的假面具面对其他人,甚至面对自己,但是这种人往往在一开始可能会获得一定的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太过善于把自己伪装成为谦谦君子的人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落下“伪君子”的恶名,这样对于一个想要在社会上建立声誉的成功人士,无疑是一种得不偿失。

所以蒋介石常会换一个思维方式,认为与其大肆吹嘘自己的善良却还是肆无忌惮地与别人针锋相对,还不如承认自己坏,说自己坏,并不意味着否认或者贬低自己。因为当时的社会中想要攀登成功的高峰,使用一些计谋或者坏招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如果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却还在明争暗斗,只会招来更多骂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做伪君子,不如坦白自己的野心。

但蒋介石明白,坦白自己坏也是有限度的。他大可以承认自己的野心,但是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算计和想法,以及自己厚黑的处世哲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否则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在坦诚的同时也把握住了限度。

在1947年和1948年间,蒋介石曾要胡适入国民党的政府,胡适带病出席了蒋介石的邀请,他在日记中说:“蒋公向我致歉意。他说,他的建议是他在牯岭考虑的结果,不幸党内没有纪律,他的政策行不通。我对他说:党的最高干部敢反对总裁的主张,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他再三表示要我组织政党,我对他说,我不配组党。我向他建议,国民党最好分化作两三个政党。”从这些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是很坦诚的,蒋介石从没有骗过胡适,他没有讳言自己想做行政院长这一事实。这就是蒋介石的大气之处,敢于向别人坦诚自己的野心。

但是蒋介石的野心不仅于此,他图谋的是整个中国,并且置人民安危于不顾,全力谋求一己私利。这是他不肯坦白的坏,也是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丧失民心。

◎人善我恶,人恶我善

想要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或者想要担当领导,位居众人之上,那么就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善于彰显自己的魅力。为了达到与众不同,有时候要善于反常道而行之。蒋介石把“人善我恶,人恶我善”当做一个投机信条。在众人都一脸谦谦君子的模样的时候,适当地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和手腕会让别人感到我们自身的勇气和雄才大略,在众人都在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时候,适当地抽身出来,表现自己的善良。以此在人群中成为焦点。

在变幻的环境里,没有永恒的路可以走,也没有永恒的规则可以永远遵循,蒋介石总是随机应变,逆潮流而动。不会一味地表现自己的和蔼可亲,也不会一味地表现自己的厚黑之道。

“人善我恶,人恶我善”打破了惯性思维和中国人的普遍的从众心理,树立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在别人都大发善心、笼络人心的时候,自己表现得凶恶一点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威信,当别人都故作清高的时候,自己表现得随和温柔一点,又可以笼络人心,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和号召力,这种方式使得蒋介石在政坛中找到一条捷径。

在蒋介石接管了国民党的时候,国民党内左、右派之间矛盾很多,而且国民党内普遍多于共产党有敌视的心理,蒋介石两面讨好,又两面开弓,以达到个人的目的。蒋介石的表现,迷惑了很多人,当时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对蒋介石很有好感,他说:“现在蒋介石先生手创了有力的党军,用这打军阀绝不扰民的党军,不顾成败得失地肃清了那些拉夫开赌、税苛捐、各霸一方、历年扰害广东人民的滇、桂、粤各派小军阀,以图广东军政财政之统一,这不但为国民党建立了惊人的勋劳,并且为已死的中山先生出了多年力不从心的怨气。”可是当国共合作以后,蒋介石又突然翻脸不认人,制造“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发难。

蒋介石的厚黑术使得他在政坛里游刃有余,纵横数十年。他认为人善我恶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让一些人会崇拜你,从而支持你。而当众人都为了一己私利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表现出一点善意和谦让会让自己获得良好的声誉,让人感动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支持率。

蒋介石的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在面对不同人的时候,都能令人出其不意的应对。这铺就了他的上台之路,却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