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儿营养与用药知识问答
10681700000042

第42章 铁、锌、磷、钙是怎样被吸收利用的

(1)铁主要来自蔬菜(非血红蛋白铁)和肉类(血红蛋白铁)。两种铁源中血红蛋白铁更易被吸收(分别是10%~20%和1%~6%)。血红蛋白铁只需在胃酸存在环境中将球蛋白分子去除即可吸收。非血红蛋白铁则需要胃酸和消化道内其他因子如维生素C共同作用,将三价铁转化为溶解性较好且更易被吸收的二价铁。饮食中的其他因子如磷酸盐、肌醇六磷酸盐和磷蛋白可使非血红蛋白铁,处于不溶状态而妨碍铁的吸收。

饮食中两种形式的铁,都在十二指肠被吸收。一部分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停留在肠上皮细胞中,其余部分被转运入血,与转铁蛋白结合。体内的铁每日随黏膜细胞的脱落而丢失。铁缺乏的临床表现有贫血(小细胞性),血清中铁蛋白水平降低,转铁蛋白水平升高。另一方面,铁过量也是有毒性的。遗传性疾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病使铁在肝脏沉积,最终可导致肝硬化。

(2)锌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如维持胰腺功能、创伤修复、酶促反应及凝血等。某些动物蛋白被证明能够调节锌的吸收,肌醇六磷酸盐能够与锌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锌的吸收。

(3)磷是体内含量居第二位的矿物质。磷主要在小肠上段经刷状缘细胞顶面的钠共同转运体系吸收。这种转运体系的活性依赖于维生素D。

(4)钙的吸收是浓度依赖性的。少量的钙摄入能够激活十二指肠中的主动吸收功能,其中维生素D在钙转运出肠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等或高浓度的钙摄入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在空肠和回肠吸收。血钙水平的调节由甲状旁腺激素执行,激素水平升高则小肠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减少,骨的代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