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10680900000034

第34章 第21~22个月

发育概况

生理指标

● 体重

21个月男孩正常体重范围为9.6~13.9千克,女孩为8.9~13.4千克。

22个月男孩正常体重范围为9.8~14.2千克,女孩为9.1~13.6千克。

● 身高

21个月男孩正常身高范围为80.4~89.9厘米,女孩为78.6~88.7厘米。

22个月男孩正常身高范围为81.2~90.9厘米,女孩为79.5~89.7厘米。

感知运动

现在宝宝能扶着墙上台阶了,能自己上下矮床,会跑,但自己停不下来。能踢球,会举手过肩抛物,会扭门把和打开门。

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当拿着他的东西问“这是谁的”,会回答“我的”。会背5个字的儿歌,会说40~50个字,会讲几个字的短句。会开口表达个人需要,喜欢听故事,能回答简单问题。

喜欢拼接物体、玩橡皮泥。会画直线,会用积木搭到6层,除认识圆形外,还认识方形和三角形,喜欢将熟悉的形状匹配,会比较1和许多,会数数1~5.能遵照分成两步的指令做事,会做简单的拼图。

对着展示的图片或实物,能指出4种以上,能指出7个身体部位,还能按照要求分别把3种东西放在3个地方。会将东西放回原处;喜欢模仿成人做事,喜欢到处帮忙;能树立简单的目标(如决定把一个玩具放到某处)。

白天会自己要求大小便,也能及时找到便盆并会拉开裤子排便,会自己拉开衣服的拉链,会扭门把或推开门。

你可能会发现宝宝开始更倾向于使用某一只手,这一习惯是先天决定的,不必强行纠正。大约有5%~10%的人是左撇子。约有20%的儿童能够灵活使用左右手,这能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

情感个性

宝宝现在对自己要做的事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想法,凡事有了自己的主意。如果宝宝想做一件事,那么他会有一个目标,并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不愿让大人帮助。如果做不好,宝宝就会觉得很沮丧,有一种挫折感,如果成功则会很高兴。这是宝宝独立自主意识的萌芽,应予以引导和保护。

这一时期的宝宝往往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有的是在真实生活中受过惊吓,看到过可怕的人或事;也有的宝宝害怕在故事中听来的大灰狼和妖怪;还有一类恐惧心理来自宝宝的想像。不要嘲笑宝宝的恐惧,更不要给宝宝制造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对宝宝来说是真实的,甚至会对宝宝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你应该安慰宝宝,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会保护他,没有什么会伤害宝宝。

养育要点

饮食营养

现在宝宝已经始萌出臼齿,应给他供应一些硬的面包干、馒头干、脆锅巴、新出炉的贴饼子等硬的食物,可以磨牙床,使牙周膜更加结实,促进牙弓与颌骨的发育,也促进咀嚼肌和舌头的发育,增强咀嚼力。

有的宝宝会出现厌食,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每吃一顿饭要花很长的时间。吃进去很少,但会出现饱胀、打嗝、恶心、呕吐等。宝宝身体虚弱、消瘦、不爱活动、贫血、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厌食的原因可能是长期让宝宝吃单调无味的食物,或者强迫喂食或训斥,使宝宝厌烦;或过于将就,边玩边吃,哄着吃一口两口,宝宝用吃饭要挟大人;或者零食太多,甜食不断,或油炸食物停留胃中没有饥饿感等。这些原因会使大脑的摄食中枢受到抑制,消化液分泌下降,胃的肌张力松弛,产生厌食。此外经常生病的宝宝由于有病的原因,会服用一些药物,如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等影响食欲;长期厌食也会发生缺锌、缺铁、维生素缺乏等,反过来加重厌食。

对付厌食,首先去掉一切甜食和含糖的饮料,定时、定地点,让宝宝同大人一起共同进餐,保持餐桌上愉快和轻松的气氛,食物经常改变口味、色样、品种,让宝宝自己吃饭,过时收碗,餐点按食谱供应,没有另外的零食。让宝宝感受到饥饿,使摄食中枢兴奋,下一顿饭自然就有胃口了。长期厌食的宝宝应检查微量元素,让医生安排适当的微量元素补充,使身体的微量元素平衡。

另一方面,现在宝宝还未有自我抑制能力,看到喜欢吃的食物就会不停口地吃得太多,使食物积在胃内造成积食。宝宝出现腹胀、厌食、口臭、手心脚心或全身发热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帮助消化的药物,每顿饭要按量给宝宝准备,包括餐间的点心和饭后的水果都应定量供应,不让宝宝进食太多。领宝宝多做户外活动,使消耗量增大,促进消化。

日常护理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宝宝,白天只在中午睡一次,约2~2.5小时,夜间再睡10小时,这样每天可基本保证12~13小时的睡眠。做父母的应继续培养和巩固宝宝自动入睡和单独睡觉的习惯,这样既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又可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应继续训练宝宝定时排便习惯,逐渐让宝宝自己主动去坐便盆,父母在开始时要多注意及时提醒,并给宝宝穿着一些方便的衣裤,放便盆的位置要固定;为了让宝宝能尽快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多给宝宝机会,从简单的衣服开始;不要宝宝穿脱不好,父母着急,就包办了。

现在宝宝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愿意去户外活动。只要不是刮大风、下雨、下雪,家长都应每天给宝宝安排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在旁照料,以防发生意外。活动地点以在居民小区的绿化地带、庭院内或公园为宜。有些父母喜欢带宝宝逛马路,却不知道,马路上人多车多,宝宝缺乏安全意识,又喜奔跑,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而且,宝宝的身高与汽车尾气排放的高度相近,容易招致铅及一氧化碳的吸入,对宝宝的健康十分不利。

● 宝宝外出游玩方案

1.制定一个适合宝宝的旅行方案。旅游时,陌生嘈杂的声音,五光十色的环境,对一个年幼的宝宝来说刺激太多、太大了。如果父母玩性大,想要玩得又快又多,度假的欢乐很可能变成宝宝不断发脾气的苦恼,所以,出发前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旅游目标,它应该是宝宝能适应的。

2.带一条毯子和一个毛茸茸的玩具。毛茸茸的柔软的物品对宝宝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能安定宝宝的情绪。旅行时,不要忘了带上宝宝平时喜爱的毯子,或者一只可爱的长毛绒动物。它们能让宝宝感觉安全和放心,缓减身处陌生环境的焦虑。

3.每天的游玩要尽早开始、尽早结束。一般来讲,早晨和上午,宝宝的状态最佳,不妨把重要的观光游玩安排在上午,中午稍事休息,下午3~4点打道回府,晚上是休息的时间。如果你们遵守宝宝的生物钟,那么,他在车上、街上和拥挤的博物馆里向你们发脾气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

4.吃宝宝熟悉的饮食。父母可能期待品尝当地的风味美食,可宝宝对生猛海鲜、时令鲜蔬不感兴趣。当你准备光顾当地的特色餐馆时,最好给宝宝带上他吃惯的食品:奶粉、饼干、水果等。宝宝心满意足了,你才有可能安心品尝美味。

5.游玩的地点最好靠近住宿点。游玩的地点不要离开住宿地太远,可以方便地返回住地,另一个好处是坐车时间短,宝宝不会因为坐车而失去耐心。还有,万一天气变坏了,身体不适了,或者宝宝要睡了,你们能及时返回。

6.给宝宝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汽车、飞机上呆久了,宝宝很渴望能自由地蹦跶一下。刚刚会走路的孩子特别讨厌行动被限制,所以,每天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自由活动。到达目的地后,要多花些时间让宝宝在新的环境里自由活动,以便他找到安全可靠的感觉。

特别注意:安全第一,妈妈是带给宝宝安全感最好的“毯子”。每到目的地,要对房间做必要的安全防护。开车旅行,确保宝宝的汽车座椅安装牢固。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小心看护宝宝,给宝宝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以便你容易找到他。在宝宝的衣服口袋里放一张写有宝宝姓名、父母姓名、酒店地址等信息的卡片,以防万一。

健康贴士

常见疾病:铅中毒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铅作为一种隐形的杀手已经悄悄地潜入每一个家庭。铅作用于人体后能产生神经毒性,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即使是轻度的铅中毒早期也可引起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与学习困难,或者导致儿童多动症或儿童抽动症,前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走神,自制力差,多动过度,冲动任性,难管教,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学习困难等,常因心理缺陷导致智力发育不平衡;后者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咧嘴、耸鼻、摇头、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喉部异常发音等,常因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症等妨碍智力发育。严重的铅中毒会使孩子成为低能儿或死亡。

防止幼儿铅中毒,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铅危害。勤洗手,特别是进食前一定要洗手;常给孩子剪指甲,不让孩子咬指甲,因为指甲缝里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经常清洗儿童玩具;每天早上用自来水时,将水龙头打开放1~5分钟,把水管内铅污染的水放掉;不要用报纸等印刷品直接包装食品。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含铅多的食品,如:膨化食品,爆米花,皮蛋等;少吃烧烤类产品;多食大蒜、韭菜、动物肝脏、蛋白质、含铁含锌丰富的食物;儿童应该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可成倍增加;可多食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多食降铅食品,如水果、海带、大蒜等。

缔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隔绝铅危害。不要让儿童在交通繁忙的马路或铅作业工业区玩;不要使用彩色陶器或水晶盘盛放食物,特别是果汁饮料。专家建议采用釉中彩和釉下彩的瓷器、白瓷器;在房屋装修时选择环保材料,尤其是选择含铅量低的油漆;对于家庭有职业铅接触者成员,在回到家后尽快换去外衣,以避免给宝宝和家人二次污染;不要在宝宝面前吸烟;定时清扫卫生,将铅尘赶除家门。

定期非药物驱铅防治。药物驱铅适用于临床重度铅中毒患者,且对人体有一定毒副作用。非药物驱铅食品正日益成为儿童的驱铅首选。由于铅毒在体内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需定期进行排铅,就像人要定期洗澡一样。

易发意外:动物咬伤

现在养宠物的越来越多,因而宝宝被动物特别是宠物咬伤的例子日益增多。除了外伤对身体的损害外,狂犬病、破伤风等烈性疾病对宝宝健康的危害更大。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家里不要养宠物,其次要教会宝宝如何与宠物相处。

要禁止宠物进入宝宝的房间,或和宝宝一起睡。如果受住房面积限制,可以在宝宝的摇篮上加个网罩。不让宝宝给宠物单独喂食。不要把宝宝放在童车或学步车内,让他自己玩,因为宝宝的小手随时都可能去“挑逗”宠物。不要让宠物在宝宝面前表演刺激的游戏动作,以免宠物过度兴奋而伤害宝宝。一旦发现宠物对着宝宝发出嘶嘶声、吠声、低吼声时,或者它有发怒的迹象时,应及时制止,并将宠物和宝宝隔离开。教宝宝如何轻轻抚摸宠物,但不要让宠物舔宝宝的脸。教宝宝远离流浪狗、流浪猫。

一旦宝宝被宠物咬伤了,你可以马上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清洗伤口: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伤口一定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

伤口不包扎、不涂抹软膏以利排毒。

立即带孩子到附近防疫站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球蛋白,必须在24小时之内。

安心问答

● 怎样帮宝宝摆脱噩梦?

宝宝做梦是正常的,一般的梦对宝宝影响不大,也不会惊醒,更不会害怕。但什么是噩梦呢?

宝宝做梦后会很快地醒来,并大哭大叫,不让家长走开,会说看见了可怕的东西或有坏人在追他,这就是噩梦。从噩梦中惊醒时宝宝会有短暂的余悸,一般没有明显的惊恐不安,更无幻觉,全过程大概1~2分钟,宝宝完全清醒后有较清楚的回忆。

宝宝做噩梦一般都事出有因:他可能在白天受到了某些强烈的刺激,如看恐怖的电视或听恐怖的故事,这些都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深深的印迹,到了夜深人静时,其他的外界刺激不再进入大脑,这个刺激的印迹就会释放、发挥作用。有时宝宝身体不适或有某处病痛也会出现噩梦。当宝宝快速生长,而摄入的钙又跟不上需要及神经发育不成熟都会导致噩梦的出现。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化解宝宝的噩梦:

第一,在宝宝做噩梦哭醒后,妈妈要将他抱起并安慰他,用幽默、甜蜜的语言跟宝宝解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以缓解宝宝的恐惧感。

第二,了解宝宝在白天看见了哪些可怕的东西,向宝宝讲清不害怕的道理,免得以后再做噩梦。如果宝宝在下雨刮风时,看到窗外的树或其他东西不断的摇晃,就会和可怕的东西联想起来,到了入睡后自然会做噩梦。因此妈妈可以带宝宝到窗外走走,让宝宝知道窗外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那些摇晃的东西不过是风吹动所致。

第三,做噩梦的宝宝在第二天往往还会记住梦中的怪物,干脆让宝宝将怪物画下来,以培养宝宝的创造力,然后借助于“超人”、“黑猫警长”等卡通形象的威力打败怪物,安慰宝宝。

第四,当宝宝第一次独自在房间睡觉时,会因害怕而做噩梦,要事先跟宝宝讲明一个人睡的好处,另一方面可开个小灯,以消除宝宝对黑暗的恐惧;也可以打开门,让宝宝听到父母的讲话声,感到父母就在身边,这样就可安心入睡了。

第五,摆脱噩梦关键在预防,白天不要给宝宝太强的刺激、责备和惩罚,不让宝宝看恐怖的电视、电影、听恐怖的故事;入睡前半小时让宝宝安静下来,以免过度兴奋引起噩梦。

特别提示:若宝宝每天都做噩梦,或噩梦持续1~2个月,甚至白天也有莫名其妙的惊慌,家长就应特别关注,带宝宝到医院诊疗。

亲子培育

培育提示

随着宝宝在身体和情感方面越来越具有自我意识,他就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会对他最亲密的人这样做。同时,应该让宝宝试着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例如,当告诉宝宝有个大一些的宝宝不高兴时,他会跑过去通过拥抱和亲吻来表达他的同情。替他人着想的能力来自于实践,并且需要时间培养,所以不要着急。

由于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宝宝会对其他宝宝有一些不应该的举动。你可能需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事实上,只有让他和其他宝宝待在一起,他才会知道如何在群体中控制自己的感情。要牢牢记住,一个饥饿疲倦的宝宝更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应该的举动。

在现阶段,有四种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宝宝的智力:

1.提供开放而温暖的学习环境。可使宝宝勇于表达,解除其过多的焦虑与压力。在身心安全、温暖的环境里,可使宝宝的头脑变得更灵敏。

2.建立父母殷切的期望——“角色期望”。这种期望能影响宝宝的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发挥潜能。

3.从游戏中学习知识技能。游戏往往是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一种最佳学习方式。

4.培养宝宝的思考与创造能力。图画、玩具以及周围环境都是宝宝思考与创造力的好素材。不妨为宝宝提供或设计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心智。

亲子游戏

● 红绿灯

用红、绿两色纸贴在纸板上,制成“红绿灯”,向宝宝讲解交通规则,提问宝宝:“红灯亮了,怎么办?(停、停、停)。“绿灯亮了,怎么办?”(走、走、走)。

妈妈举起红灯说“红灯亮了”,妈妈和宝宝要停下来;举起绿灯说“绿灯亮了”,妈妈和宝宝向前走。妈妈和宝宝听音乐进行游戏。

妈妈要带领宝宝观察马路上的红绿灯,并观察警察叔叔是如何指挥交通的,观察行人、车辆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以此来加深宝宝对游戏的记忆。

本游戏可锻炼发展宝宝的认知和语言理解力。

● 玩皮球

球类玩具能促进这个年龄宝宝的多种动作发展,如行走、跑、滚动、扔、弯腰、下蹲等。使宝宝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动作逐渐灵敏,准确。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发展宝宝的注意、记忆、观察等能力。

皮球可以有多种玩法:

捡球:将球放在宝宝前面,由近及远加长距离让宝宝去捡。家长将球滚出去,让宝宝边追边捡。

扔球:扔出捡回地玩,可逐渐加长距离,练习跑、捡、弯腰等手脚及全身动作。

滚球:宝宝蹲下将球滚出,再起身捡回,可以和家长相互滚球,练习手眼协调的准确性;将球滚过积木或小凳搭成的门洞;将球放在有斜坡的地方滚下,捡起再滚。也可以小伙伴之间互相传球玩。以培养友好的人际关系。

踢球:将较大的充气塑料球放在宝宝脚前,脚一碰球即滚动,增加边走边踢动作的兴趣,使下肢动作灵活稳定。

● 小熊儿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拉起宝宝的一只小手,在宝宝手心边画圆边说儿歌:

小圆脸胖乎乎,(用食指在娃娃手心画圆)

嘿呦嘿呦爬上山,(食指与中指交替像爬山状慢慢从手腕爬向肩头)

一不小心掉下来,(食指和中指迅速从肩头滑向手腕)

屁股坐到洞洞里。(到“洞洞里”时突然把手伸到娃娃的腋下,目的是逗笑宝宝)

儿歌最后逗笑宝宝时,还可以挠宝宝的脚心、腋窝或腰,使游戏更加有趣味性。

妈妈带宝宝出去玩或等车、坐车时可以玩此游戏,不但增进亲子感情,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能锻炼宝宝的触觉和语言能力。也可以换成其他小动物,如逗笑的小老虎等。

● 谁躲到水里了

准备4个杯子,1把小勺,冷开水、奶粉、盐、砂糖各少许,弹珠几个(将弹珠清洗干净)。

在每个杯中倒入一些冷开水。请宝宝将奶粉、盐、砂糖和弹珠分别放进每个杯里,并用小勺搅拌一下。引导宝宝观察,哪些东西经过搅拌后,会“躲”进水里不见了,哪些东西还能看得见,并描述一下各杯水的状态。

将糖水、盐水及牛奶拿给宝宝尝尝,看看原来无色无味的水,现在变得如何了。让宝宝想想,为什么各杯水的味道不一样。待他说出想法后,妈妈可这样说“盐、砂糖和奶粉都跑到水里了,它们使水的味道发生了变化。”可请宝宝尝一尝弹珠水,说说它的颜色和味道有否发生变化(注意:不要让弹珠滑入宝宝口中)。

本游戏可训练宝宝味觉的敏感性,使他初步认识溶解知识,提高宝宝探索的积极性。特别提示,一些在家长眼里看来熟视无睹的物理现象,在宝宝看来却是那么的妙趣横生。只要家长有心,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成为培养宝宝观察力的良好道具。

本阶段智能测评

● 大动作测评:会脚尖走

测评方法:家长做示范用脚尖走路,观察宝宝是否可以用脚尖走路。

达 标:可以用脚尖走路5步以上。

● 精细动作测评:1.切橡皮泥 2.穿珠子

测评方法:

(1)拿一把玩具塑料刀,再给宝宝一块橡皮泥或者面团,让他把橡皮泥或者面团切开。

(2)家长找一根略硬的细绳和一些有孔的珠子或者扣子,让宝宝用绳子穿起来。

达 标:

(1)完全切开能穿上一颗珠子。

(2)能穿上3颗珠子。

● 认知能力测评:1.叠积木 2.看图片

测评方法:

(1)给宝宝10块积木,让他叠起来。

(2)给宝宝一些图片,然后问宝宝:这是什么啊?你能告诉我吗?

达 标:

(1)叠到7~8块不倒。

(2)能够正确地说出图片中所画物体的名称8张。

● 言语能力测评:回答简单问题

测评方法:对宝宝提问,如:你叫什么名字?这个是什么?

达 标:可以回答简单问题。

● 情绪与社会行为测评:开口表示个人需要

测评方法:观察平日宝宝会不会主动要求要某个物品,或者做某件事情。

达 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