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10680900000035

第35章 能力培养

培养专注力

研究显示,宝宝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

所谓专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宝宝来说,是指他们能够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宝宝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什么原因造成宝宝没有长时间的专注力呢?这是因为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整合高级适应功能——思维、智慧和语言的器官,而2岁左右的孩子的中枢神经发育只达到了成人的一半,即达到总量的50%左右。

2岁前是培养宝宝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但是,这里的“学习能力”并不是指掌握知识,比如学会计算、写字、背诗等等,而是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宝宝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探索力和沟通力。

上述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充足的营养上,营养是物质基础。作为学习能力的物质器官,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了180亿个神经细胞以及细胞之间50兆个突触组成的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的配合,如乳清蛋白、DHA、AA、锌、铁等。

要宝宝获得真正的聪明,家长能做的,一是提供完善的营养,二是以“关爱的刺激”来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提升记忆力

提升宝宝记忆能力,家长不仅要关注宝宝记住什么,如何让宝宝记住等,还要关注对宝宝进行记忆兴趣、记忆习惯的培养,和宝宝一起探索出有效的记忆方法。

1.适当重复法

越熟悉的事物宝宝越容易记住,重复的目的在于让宝宝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故事多讲几遍,宝宝可能自然而然就记住了。经常见到的事物宝宝就能记住。比如,爸爸妈妈想让宝宝认识各种颜色,不必专门拿色卡进行教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物品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多说几遍宝宝就能记住。

2.形象辅助法

3岁前宝宝对语词的记忆能力较弱,以情绪记忆、形象记忆为主。让宝宝记忆儿歌、故事、字母、数字等抽象材料时,最好配上图片形象、动作形象或夸张的声音形象等。比如边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连环画,和宝宝一起看着画面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宝宝对故事的记忆。

3.任务驱动法

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提出各种记忆任务,培养宝宝的记忆习惯。比如周末带宝宝去动物园之前,让宝宝留心动物园中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各种动物长得什么样、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等,晚上回家后要求宝宝说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听。宝宝复述时可以帮他记录下来,使宝宝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4.游戏法

游戏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爸爸妈妈可以常和宝宝一起玩记忆游戏。如“什么不见了”、“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什么变了”、“还原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好”等游戏。

5.一日生活回忆法

在一天内或几天后让宝宝回忆玩了什么?吃了什么?跟谁在一起玩?培养宝宝的记忆习惯。比如晚上睡觉前可让宝宝回忆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傍晚和谁在一起玩的,玩了什么?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让他回忆昨天或前天亲身经历的事情。

6.物归原处法

学会物归原处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之一,而且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物归原处法就是让宝宝做到:从哪儿取东西然后再放到哪儿,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宝宝养成拿取物品时记住物品位置的习惯。久而久之,宝宝的记忆能力也就增强了。

如何培养观察力

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要特别注意激发观察兴趣。比如,家长和宝宝一起在户外散步,听到林中的鸟鸣,可以对宝宝说:“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在叫啊?”并提议:“去看看。”像这样去唤起宝宝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宝宝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用心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否则,他就会“视若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家长应注意选择一些新奇的、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来激发、培养宝宝的观察兴趣。

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五彩缤纷的田园生活,给宝宝提供了广阔的观察天地。家长应该让宝宝到户外活动,给宝宝提供接触自然界和社会的机会。

由于宝宝观察事物常常是无目的地东瞧西看,家长首先应该让宝宝学会有目的地去观察。在进行观察前,家长要给宝宝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告诉宝宝应该观察什么。但要注意观察要求的提出要符合宝宝的年龄特征及宝宝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家长应注意教会宝宝从上到下、由外到内、从中间到四周、从局部到整体、从概貌到细节,有顺序地、系统地去观察事物,并要求宝宝把观察到的简单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培养宝宝观察力的过程中,指导宝宝学习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有效地提高宝宝的观察力。例如,让宝宝观察苹果,可先让宝宝把苹果放在手上摸一摸,用鼻子去嗅嗅苹果的香味,然后再把苹果剖开,让宝宝看看果内的颜色,再闻闻是什么气味,尝尝果内的味道。

为了训练宝宝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还要教宝宝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比如,把两种形状相仿、颜色相仿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宝宝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刚出生。你的脸要靠近小宝宝的脸,最好的距离是20~25厘米,满足他想看和想听的愿望。你可以和他自问自答地交谈,要面带微笑地回答他,可以高兴地欢呼,或者对他点点头,你的这些行为将会鼓励他对你做出“回答”。

12周。教给宝宝什么是回报。当他对你笑或者高兴地踢腿、挥动小胳膊的时候,你的回应应该是给予他多多的拥抱。当然,不要忘记看着他的眼睛。

16周。“演出开始了”。从现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要充满戏剧性。模仿宝宝的各种动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确实感到你对他的关注是专心致志的。他会非常喜欢你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将停止哭闹。当你走近他时,他会高兴地扭动着身体。

20周。如果宝宝开始认生了,你就要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绍”。如果他只是听,没有任何反应,那么你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声音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轻轻摇动风铃。

24周。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做出一些明显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动作了,比如拍、敲、抓、打。你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更多的动作,你可以给他做出一些新动作的示范。比如,在你把他抱起来之前,特意伸直你的双臂。他会模仿你的。

28~36周。如果宝宝喜欢听童谣的韵律,那么重复播放给他听。如果他咿呀学舌,那你就发出一个新的音调,让他去模仿。他能够了解交谈是“说和听”的方式。而且在这个阶段,他能够第一次理解你说出“不”的真正含义了。

37周~1岁。用你的欢声笑语和有趣的笑话来培养宝宝的幽默感;给宝宝示范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节,比如早上醒来说“你好”,挥挥手说“再见”;还可以把宝宝介绍给其他小宝宝认识,或者让宝宝单独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否则,将来当你不在他的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了。

12~15个月。在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教导宝宝对人要客气。当你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婴儿安乐椅上,让他和你们在一起,他会很高兴的,偶尔还会迸出某个字的音调呢。

15~18个月。在这个阶段他将可以自己玩了。他会对家人、宠物或者玩具表现出喜爱之情。必须赞赏他这些表达爱的行为,并且鼓励他继续这么做,还可以让他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18个月~2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会对“分享”这个概念感兴趣,所以可以尽量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记住,宝宝肯定在与他人分享之前最先和你分享。当你看到他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应该马上对他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如果宝宝连抓带打只是为了想引起你对他的注意,那么你最好不要去严厉地责怪他。

2岁~2岁半。从现在开始就要教导宝宝如何礼貌待人,告诉他要尊重别人的私有物品。当宝宝2岁以后,他就会本能地表现出与人对抗的心理,所以要开始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够使他懂得共同分享这个概念的游戏。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奖他。你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是使他能够表现出色的最佳妙方。

3岁。小宝宝到了3岁就需要懂得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为这是使友谊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质。

如果宝宝越来越表现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对伤心的人有同情心,你就要对他多多赞赏。鼓励他多多与家人共同分享,告诉他他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个,他有责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样分享他所拥有的。这种团队理念将对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