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育人精华
10679100000007

第7章 体智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法

身体残疾儿童主要包括视、听、语言和肢体等残疾。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发育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在适应行为方面出现障碍者,也称“智力落后”,“智力低下”,“弱智儿”。导致听、视力等残疾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个方面。前者如胚胎发育时不全,母亲在娠期患风疹或其它疾病多,以及某些遗传因素等。后者多为外伤或某些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视力、语言中枢及肢体等残疾。如患过流感、脑炎、麻诊、药物中毒等。

智力残疾原因也不外先天性和后天两个方面造成,先天性智残,原因在前面优生章节以述,这里不再重复。后天智残多由某些严重的疾病造成,如乙型脑炎、脑外伤等。

一、视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

视力残疾指目盲和低视力。由各种原因导致双目视力障碍和视野缩小,而难以象一般人那样工作学习或从事其它活动。按照视力损伤程度和视野大小,可把视力残疾划分为不同等级,87年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基础,制定了我国视力残疾标准。即:最佳娇正视力,无光感,小于0.02~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为一级盲人。视野半径小于0.1度,视力小于0.05~0.02为二级盲人。视力小于0.1~0.05为低视力一级,视力小于0.3~0.1为低视力二级。以上盲人的标准指双眼而言,如果双眼视力不同,最好以一只眼为准。如果一只眼属于盲或低视力,另一只眼的视力为0.3就不算视残疾了。视残疾儿童在某些地方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如听觉的依赖性增大,触觉灵敏等。根据优势特点和残疾障碍程度,家长可根据家庭剩余条件设计器材,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这些材料主要是利用剩余视觉、听觉、触觉等设计的。如可调节桌面高度,斜度;可调节照明强弱的台灯,可反射更多光线的绿色黑板以及盲文打字机,收音机,放大镜,大字体课本,盲人算盘和会说话的计算机等。根据子女残疾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适合配制,以便帮助和指导学习。

指导视力残疾儿童进行学习,应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1)具体化。由于盲童主要依靠行能来获得知识,所以应更多地为他提供便于听和触摸的具体物品,使盲童更好地感知其声音、形状、大小轻重、质量、温度等特性,(2)整体化。因其盲童不像正常儿童那样能对事物一览无余,获得完整概念,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感觉途径,以感知某一事物的各种特性;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语言指导和讲解,以帮助他们有条有理地组织和整理各种支离破碎的经验。(3)要达到做中学。因盲童缺乏视觉,所以对许多有意义的事物,并不能表达了兴趣。所以家长要善于创造机会和环境,以吸引他们的被动性,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各种经验。

二、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先后天等因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根据听力残疾的不同程度我国制定了如下听力标准:听力损失程度(db听力级),大于110db为一级聋,大于71~90db为二级聋。大于11~70db为一级重听,41~55db为二级重听,大于0~25为正常。以上标准的聋和重听是指双耳而言,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一耳轻的为标准,如果一耳是聋和得听,另一耳听力损失平均值等于或小于40db,在我国则不属于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对视能觉依赖性加大,尤其是对听觉。通过视觉可获得关于外界事物的各种真现形象。借助于视觉、运动觉、皮肤等可以学习和说话,俗语说:“十聋九哑”,这说明了聋常引起哑的重要因素,当然引起哑的原因还有许多,如重度智力落后,脑外伤,大脑发育不全等,所以聋童不能象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觉途经感受语言和模仿说话,由此而造成他们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困难缓慢。当然通过经常训练,聋童似会说话。2、耳聋儿童的记忆,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很快,保持也很好。如对汉字的记忆,常常只对偏旁的大概情况和位置记忆,而不是对语音和字的记忆,词语的记忆也会增加。3、聋童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发展聋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才能使其思维达到正常人水平。

根据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而决定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特殊性,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1、手势语法:是听力残疾人利用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特别是利用手的动作,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手势语一般由三部份组成,即手的形态、位置和运动。其表达方式者:A、指点式:即对所表达的事物指点一下,如想吃饭即用手指点一下饭碗和筷子。B、比画法:即对动作进行模仿,物体形状作间单描绘。如用手食、中指置于两眼的泪角处,反复向下划两三次,表示流泪的样子,同时脸向上表现出悲伤的样子,表示哭。C、缀合法:即将几个手势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如触电这是个概念,即用接触和电两个手势缀合而成,手势语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2、手指语法:是用手指作出各种指式来代表汉语拼音用字。我国于1963年已制定了一套《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可按照有关内容进行训练。

3、口语法:是聋童通过看口型和将声音放大来接受信息,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法是聋童学习的主要途径,要训练聋童的正确“看话”,应注意口型动作的正确性,快慢得当。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当以综合应用为好。

在目前聋童学前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聋童入学前的语言发展,主要还依靠家长教育,入学后,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肢体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

本节所论指因肢体残疾或神经系统残疾而使人运动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障碍的儿童。主要有:

1、上肢或下肢先天或后天外伤病变程度而截除。

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而致畸形或功能障碍。

3、脊椎因外伤、病变发育异常,而致畸形功能障碍。

4、中枢神经、周围外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造成的躯干或四肢功能障碍。

5、脑性瘫痪,脊柱裂,肌肉萎缩和脊柱损伤所造成的运动障碍。

肢体残疾对儿童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不利,也使他们教育带来许多特性。除部分大脑瘫痪的儿童外,大部发的残疾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他们完全能去学习,培养某种技能。残不等于废,古今中外,身残志不残,成就大业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家长要教育和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去学习和工作。家长应根据儿童身体残疾部位及程度不同的特点,设计各种器材,帮助他们学习,耐心指导,注意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身体残疾孩子教育,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对身体残疾儿童,要注意关心,帮助与同情。通过适当的爱,可使孩子获得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勇气和决心。父母的冷落,哭丧脸或叹气都会沉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体残儿童性格常会出一定的局限性,易趋向两个极端。即高度自尊、高傲与高度自卑、自弃。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故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这些不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观点,自强不息的意志。

3、要避免对孩子过分溺爱,更不要纵容,因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变得专横,冷酷,所以家长在热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严格,明确要求,使他们良性发展。

四、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

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着相貌、体质、品质方面的差异而智力差异是人的心理差异一个重要方面。认为它是人的各种不同的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和实践活动的综合。

所谓智力残疾,就是智力落后,也称弱智,我国把智力残疾分为四个等级,现简录于下:

1、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身生活全部由他人照看,语言能力和运动感觉功能极差,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颌这些方面有反应。

2、二级智力残疾(重度):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即使通过训练也很难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也很差。经过长期反复的特殊教育和训练,他们可以形成某些非常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3、三级智力残疾(中度):适应行为不完全,只能部分自理生活,做些简单家务事,具有初步的卫生 安全知识,但阅读、计算、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都很差,只能以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

4、四级智力残疾(轻度):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承担一般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通过指导一般能适应社会生活,经过特殊教育,可以获得一定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敏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所接受的却是愚蠢迟钝的孩子。在当今世界,智力残疾已成为一个极其严重的医学问题、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要解决智残问题;一要做好医学防治,二要做好教育上的补救。

如何抓好对智残儿童的教育,首先还须要了解智残儿的心理特征,抓住这一特征,教育也就容易得多。兹将智残儿心理特征略述于下:

1、感觉方面:轻度弱智儿区分物体形态大小、颜色等细小差别能力较小,而严重弱智儿不能辨别各种颜色和几何图形。皮肤感觉更差。严重的甚至曝晒、冰冻或严重伤害都无所感觉。语言区分能力也差。自体感觉能力差,如难以鉴别不同重量,味觉、嗅觉迟钝,重则变成不分香臭,食而不知其味。

2、知觉方面:多表现为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分化程度及对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均差。

3、记忆力方面:多表现为记忆速度缓慢,保持困难,再认和回忆准确性差。记忆方法呆板。记忆水平低,多停留在形象记忆上。

4、思维方面:多表现为思维水平低,呆板,灵活性差,依赖性强,缺少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敢坚持自己观点,常常是人云我云。如你教他3 4=7,但你再问他4 3=?许多弱智儿童就答不出来。

5、语言发展方面:较正常儿童速度缓慢,词汇量小,语法不规则,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言不流畅,不完整。

6、注意力与个性方面:注意力发展水平低,长期停留在无意识水平上和对具体直观材料的注意,注意力短暂,易分心,很信把自己精力长时间固定于同一对象,有些儿童还出现不安,多动等,个性上多表现为主动性差,情感体验不深,长期停留在低级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对失败打击反应敏感,意志不坚强。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等级不同与心理特征,家庭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1、抓住一个“早”字,前面已经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弱智儿童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据研究证明,造成弱智原因有很大一部份起自早期环境文化刺激的缺乏。发现“狼孩子”是很典型的例子。故应极早为孩子提供文化教育机会(特别是3岁以前),这样可使他们智力有所提高,并能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与技能,而且也可预防智力残疾发生。国外有项实验,以一个半月大的婴儿为对象,向他们提供知觉、智能、语言与社会发展刺激经验,发现对这些孩子智力缺陷的预防极有帮助。

2、因材施教。由于智力残疾有不同程度的等级差别,身心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制定出切实的培养目标与计划,使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切忌盲目搬用别人做法。为此,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及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检查。作出正确判断。在这些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计划。

3、宽严并济。对智残儿的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由于他们身心发展上有些缺陷,所以更需要家长的爱护与帮助。不能因为意想不到的麻烦,而对他产生厌恶与嫌弃。要热情对待,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他们智残,而不去严格要求,过分溺爱放纵。对他们缺点错误要明确指出,并提出具体改正意见。

4、强调反复记忆,因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识记慢,易遗忘的特点,所以要注意指导孩子在理解基础上反复练习记忆,还要灵活多样,时间相隔适当。

5、力求形象生动。因弱智儿对抽象事物的感知和思维困难,所以家长应采用较多的形象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尤其对低幼弱智儿更应如此。家长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同时可以伴有手势和形体动作示范,充分利用图片、电视等视听材料来帮助他们学习。

6、要使弱智儿童体验到成功之喜。弱智儿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差,难以承受失败打击,也难以持之以恒,故家长对孩子教育时应想法为他们获得正确答案。让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仍达不到要求时,要予以提示,或将问题简化,促使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教子之难,知难而不难,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父母之过错也。概而言之:

舟行有向不随波,断抒教儿世世歌。

丽水良金皆待治,昆山美玉总须磨。

贤人视履成规范,大匠挥斤校准科。

后裔要昌须早教,即时严训莫磋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