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年益寿七大黄金法则
10679000000038

第38章 科学饮水的十大要素

要素1:定时饮水,变被动为主动

很多人饮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觉到“口渴”。然而,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水平衡状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应相对“滞后”。换言之。当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这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

定时饮水,就是主动饮水,即不等到感觉“口渴”时就按时饮水,使机体并不出现“渴”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还可以收到“内洗涤”的效果,并由此改善内分泌及各脏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因此,我们应定时饮水,变被动饮水为主动饮水,不让自己感觉到“口渴”。

要素2:定量饮水

不同年龄段对水分的需要量有所不同。

如前所述,成人每日除了食物中含水量外,一般饮水量为1200~1500毫升。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在夏季出汗多的情况下,相应增加水量。正常人夏季出汗1000毫升左右,如果在高温下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出汗量可高达8000毫升。这时,及时补充水分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为了补充随着汗液排出体外的矿物质,需要在补充水分的同时,适量补充瓜果及汤类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要素3:培养科学的饮水方式

首先,不要在口渴时大量喝水(一次性超过500毫升)。否则,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增加心脏、肾脏负担。其次,不要在口渴时随便喝两口水“止渴”了事,否则,喝入的水难以被身体有效吸收和利用,于缓解体内缺水状况无济于事。

科学的饮水方式:一次性将整杯水(200毫升)缓慢喝完为止。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为两次(每次100毫升),缓慢饮用,可使身体有效利用。此外,饮用温度稍高或稍低的水时,可先将水含于口中,稍稍缓一下后慢慢咽下,让口腔及身体内部器官适应水温之后,再增量饮用。

要素4:清晨饮水

夜间睡眠,长时间不饮水,加上机体的显性和隐性排汗及尿液的形成等生理性失水,造成机体相对缺水,致使血液浓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体内代谢物堆积。清晨饮水能够很快被排空的胃肠道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尤其有利于高血压、脑栓塞等疾病的防治。另外,清晨饮水还可以防止由于粪便的淤积而引起便秘。

建议:每天清晨饮用250毫升温白开水。

要素5:饭前1小时饮水

此时补充适量的水分(100~150毫升),水在胃内停留一定时间后,随着血液补充到全身细胞组织中,待到进餐时体内便有充足的消化液进行消化。

要素6:控制饮水的温度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适于饮用。过烫的水,容易灼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饮水过热和食物过烫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癌症的一个物理因素。而冰水则可能引发胃肠道痉挛。一般应将水煮沸3~5分钟后,自然冷却至20℃~25℃才适宜饮用。此时,水中气体减少,内聚力增大,分子之间紧密,表面张力加强,与生物细胞水接近,因此加强了与人体细胞的亲和性。在此温度下饮用,效果最佳。

要素7:不喝生水

未经有效措施处理的生水中可能存在氯气、细菌、虫卵、残留有机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和部分传染病。因此。不喝生水,应成为人人遵守的饮水准则。

要素8:不喝陈水

白开水在空气中暴露4小时以上时,气体易溶入其中,使得水的生物活性丧失70%以上,而且融入水中的细菌杂质污染了水。另外,在室温下存放3天的水,每升水会产生0.914毫克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还可以使血液丧失输氧能力。尤其在保温瓶中的水,其内的水垢是以碳酸钙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和盐类的混合物,其成分含有镉、铅、砷等元素,均对身体有害。

要素9:不喝反复煮沸的水

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等,被人们称为“千沸水”。这种水因煮得过久,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含量会增高。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腹泻、腹胀。千沸水还会使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为致癌物的前身——亚硝酸盐,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要素10:建立饮水时间表

每个人应按照自己的起居、生活和工作特点建立自己的饮水时间表,并持之以恒。以下为一个参考模式。

清晨6~7时:(刷牙后)饮水250毫升,饮水后30分钟,进食早餐。

上午9时:(上班后30~60分钟)饮水200毫升。

上午11时:(午餐前1小时)饮水150毫升。

下午3时:饮水200毫升。

下午5时:(下班前1小时)饮水150毫升。

晚10时:(晚上睡前1小时)饮2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