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34

第34章 一生放不下的“盔甲”——蜗牛与胃窥镜

小问号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有22000种,一生背负着沉甸甸的“盔甲”——螺壳,依靠足下分泌的黏液来降低摩擦力,帮助身体缓缓前行,1分钟也只能爬10厘米左右。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蜗牛是一种农业上的害虫,但是它那神奇的眼睛对人类医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至今仍然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想一想,其间的奥秘在哪里?

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美餐,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在阴雨连绵的时候,它就将软软的身体缩进“小屋”里;天气好的时候,就伸出身体,在草丛中慢慢地爬行。遇到干燥的天气就把身体全部缩进去,虽然不吃不喝,但是活得有滋有味。蜗牛这间枯黄色的“小屋”,可以使它减少体内的水分蒸发,又能作为“盔甲”来保护自己,防止敌害侵犯。

早在100多年前,著名生物学家在研究蜗牛时发现,它有一种非凡的认路返家的本领,从居住地外出寻找食物,吃饱喝足后,仍可按照原来的路线正确无误地返回住处。可是,达尔文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弄清蜗牛虽然有眼睛,但视力很弱,主要靠它的嗅觉和嘴唇的感觉来认路。

那么,蜗牛的眼睛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不是完全退化?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时发现,当蜗牛觅食的时候,伸出触角和足,在地上爬行,仍然是靠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奇怪的是,它躲在扁圆锥形的壳里,照样能觉察外界的动静。这又是为什么?奥秘在哪里呢?

蜗牛有一双奇怪的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一对长触角的顶端。只要你轻轻地碰一下其中的一只眼睛,它就会以为碰到了东西,马上就缩回去,而不是因为它看到了什么。另一只眼睛照样直挺挺地竖在那里。蜗牛的眼睛是根据光线变化的情况,来判断四周环境的。即使眼睛缩进壳里,但它仍能通过壳壁对光线的多次反射,来观察四周变化。也就是说,当光线射进蜗牛壳的时候,经过壳里内壁辗转反射,最后照到它的眼睛上,于是,蜗牛看到了壳外的情景。这真是妙不可言,又神奇得不可思议!科学家终于弄明白,蜗牛能够利用光的反射来观察外面的景象。

这一发现,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立即引起了医学家的关注。后来,仿生学家从蜗牛的眼睛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从里看到外的本领,得到了启发,研制了现代医学中的一种胃窥镜:把带有长管子的胃窥镜从病人的食道插进胃部,顶端的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镜子的反射,医生就可以从外部窥见胃的内部病情,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了很大帮助。

“小档案”

蜗牛在我国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尔雅》“释鱼篇”中详细地记载了蜗牛。公元前6世纪,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就记录了蜗牛治病的实例。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较详细地记述了蜗牛的形态及药用价值。20世纪以来,不少科学家对蜗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贡献,尤其对蜗牛的养殖与应用都作过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80年代前,我国大陆蜗牛的产量及出口的数量还很小,出口量不及台湾省的1/10.但直到80年代末期,人们对蜗牛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20种氨基酸,30多种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才真正了解蜗牛对人类的价值,蜗牛的养殖业也从此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创收致富的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