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24

第124章 “水果之王”的“秘密”——西瓜瓤与吸水树脂

小问号

“看绿的,吃红的,吐黑的”,说的就是西瓜。在夏天的田野里,一根根绿色的藤蔓上系着滚圆滚圆的青皮西瓜,像一颗颗巨大的翡翠,令人眼馋呢。顾名思义,西瓜并非源于中国,它的老家在非洲,原是一种野生的葫芦科植物。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培植,后来渐渐从地中海沿岸传到北欧,而后乘着商船南下来到了中东、印度等地区。大约是四五世纪前后,它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它为“西瓜”。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它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有着“水果之王”的美誉。受西瓜瓤启发,人类发明了一种高吸水树脂材料。想一想,这种发明的机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我国在元、明间的《日用本草》、《食疗本草》等古籍中,就已经有了“西瓜”这个名字的记载。当然,追溯它落户中国的历史,应该远在五代,只是那时称它是“寒瓜”。西瓜品种很多,古代就根据皮色把它分为青、绿两种,瓜瓤也有红、白等品种之分,种子有黄、红、黑、白色等品系,现在西瓜的品种就更多了。

西瓜的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是一种很受大众欢迎的水果。它的瓜瓤结构非常特殊,含水量远远超过一般的水果。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秘密。可是材料专家毕竟与我们不同,他们在研究西瓜的瓜瓤后,发明了一种仿西瓜瓤的高吸水树脂,又称超高吸水聚合物,或超级吸水剂,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发的一种新型材料。这种高吸水树脂与传统的吸水性材料不同,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而且与水接触后能在很短时间内溶胀,可以在几秒内吸收超过自身重量的几百至几千倍的水分,最后迅速生成凝胶。这种高级吸水树脂保水性特别强,可以反复使用,即使在受热、加压等条件下也不易失水,在光、热、酸碱的影响下它的吸水性能仍然很稳定。

高吸水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作用巨大,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广阔:在沙漠干旱地区的农林业中,利用它制成的蓄水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医药行业,可以用来制作纸尿布、纸巾等吸水产品;在石油化工行业,能够用于油水分离,进而回收废油;在轻工行业,人们用它制作保鲜材料,既吸收食物中有害物质,又能调节环境温度,并发挥对蔬菜、水果的保鲜作用;在奶制品生产行业中,人们用它来提高固体含量……

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要尝西瓜的甘甜美味,而且要根据瓜瓤的特殊构造来发明高级吸水树脂材料。这正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既能享受生活,又善于开拓创造!

“小档案”

据推测,西瓜还有另一条传入中国的路线,即不一定完全是由西域传入,还有可能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当年,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斯里兰卡……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就成了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也就完全能够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广西和江苏等沿海地区汉墓出土的西瓜籽,也可以佐证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