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16

第116章 “一日三变”的眼睛——猫与夜视仪

小问号

猫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文学、音乐等作品中都有它们可爱的影子。它属于哺乳动物,是靠吃奶长大的。那张圆形的脸上,嵌着又短又小的嘴巴,显得非常可爱。它用四肢行走,前脚有五趾,后脚有四趾,脚底长有厚厚的肉垫,脚趾上长着锐利的爪尖,不用时,就将爪子钩缩藏在肉垫里,行走或跳跃时悄无声息。可是,为什么说它的眼睛“一日三变”?这与科学家研制的夜视仪有什么关系?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只老鼠东跑西蹿,准备偷吃粮食。老鼠做梦也没想到,躲在黑暗处的小猫,正在用一双锐利的眼睛注视着它。正当老鼠得意忘形的时候,小猫一跃而起,老鼠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成了小猫利爪下的“俘虏”,哀嚎几声便成了小猫的美餐。

猫之所以轻而易举地捕捉到老鼠,是因为它有一整套高超的捕鼠“装备”。猫的胡须好比“雷达”天线,是猫身上很灵敏的器官,能探知洞穴的大小,然后,确定自己是否能通过;猫在打盹时,喜欢把耳朵贴在前肢的下方靠近地面,这是因为地面传声比空气要快,这样,一旦有老鼠走动,它就会立即惊醒。

猫能捕食老鼠,不仅得益于它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还归功于那双奇特的眼睛。

原来,猫的眼睛会“一日三变”。它能根据光线的强弱来放大或缩小自己的瞳孔。也就是说,猫眼的瞳孔在早、中、晚各不一样,“早晨如枣核,中午成一线,晚上似满月”。早晨阳光强度一般,猫的瞳孔就成了枣核状;中午阳光强烈,瞳孔便缩成一条线;晚上,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瞳孔就开放得又大又圆,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一样。由于猫眼的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情况下,它照样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人们在猫眼的启示下,发明了一种“人造猫眼”——夜视仪。夜间,可见光虽然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科学家发明的红外线夜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这种夜视仪在军事上已被广泛应用,士兵在夜间活动带上它,就像白天一样,能看到2000米远的物体,在许多战斗中屡建奇功。

“小档案”

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但是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使用。几乎同时,美国也在研制红外夜视仪,虽然试验成功的时间比德国晚,但却抢先将其投入实战应用。1945年夏,美军登陆进攻冲绳岛,隐藏在岩洞坑道里的日军利用复杂的地形,夜晚出来偷袭美军。于是,美军将一批刚刚制造出来的红外夜视仪紧急运往冲绳,把安有红外夜视仪的枪炮架在岩洞附近,当日军趁黑夜刚爬出洞口,立即被一阵准确的枪炮击倒。红外夜视仪的使用,为肃清冲绳岛上顽抗的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海湾战争中,由于美军装备了先进的红外夜视器材,能够先于伊拉克军的坦克而发现对方,并开炮射击,而伊军只从美军坦克开炮时的炮口火光上才得知大敌在前,导致伊军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