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86

第86章 爵赏酬功,通盘察看

朱元璋在颁发给诸将的文告中,曾宣布自己对待功臣的政策是“爵赏以酬功,刑罚以惩恶。”

建国之前,朱元璋论功行赏,曾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直筹备在适当时机举行规模盛大的封爵大典,由于军事征讨不断,直到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爵典礼才正式举行。朱元璋首先训话,说:“朕今日定封行赏,并非出于私意,而是仿效古代帝王的先例。已筹备了二年,只是因为连年征讨,所以迁延到现在。回想创业初期,天下扰乱,群雄并起,当时想建功立业的人,往往因为无法驾驭部下,都不能成功。朕本无意争夺天下,今日成此大业,这都是天地神明的眷佑,而非人力所致。不过自从起兵以来,诸将随朕披坚执锐,征讨四方,战胜攻取,这些功劳怎能忘记呢?现在天下既定,理当酬以爵赏。将要正式宣布的爵赏次第,都是联亲自确定的,至公而无私。若存在爵不称德、赏不酬劳的情况,卿等就当廷言明,不要在背后议论。”诸将都顿首悦服,于是颁爵行赏。当时封公者六人: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已故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汤和等28人被封为侯。

朱元璋还授予公、侯们铁券,上面用金字嵌刻着功臣的功劳,底面刻有功臣自身及子孙免死次数。

朱元璋对功臣的治理比较严。时常加以防范一旦有了权势,就难以保持人民淳朴的本色,不免骄奢淫逸,专恣暴横。对此问题一直保持清醒认识。据龙凤十年(1364年)

四月,朱元璋听说功臣家的奴仆多有横肆不法者,就召徐达、常遇春等人,诫谕说:“你们跟随我,起身艰难,成此功勋,非朝夕所致。听说你们的家仆有恃势骄恣、逾越礼法者,不可不治。我希望与你们同心同德,共成大业,保全始终,这类现象,不宜出现。所以我才要告诫你们,家仆有横肆不法的,赶快除去。这就像是治病,一定要除根,如隐忍姑息,终将害及己身。”此后,朱元璋经常教育武臣们要奉公守法。就是在封爵大典上,朱元璋也不忘褒善惩恶,他高度赞扬了李善长、徐达、李文忠、邓愈等人的功绩,同时批评说:汤和嗜酒杀人,不遵法度;赵庸私占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指使儒生窥伺上意,以邀封爵;郭子兴不奉将令,不守纪律。汤和等四人按照功劳本应封为公爵,但因上述过失,只封为侯爵。封爵大典仅过一个月,屡立战功而又屡次杀人的右丞薛显再次无故杀人,朱元璋遂借机对武臣们进行“爵赏以酬功,刑罚以惩恶”的教育。他宣布,薛显立有赫赫战功,可又数次滥杀无辜。如果依律处以极刑,有人会说天下刚定就杀将帅;如果宽宥薛显,则被杀者又有何辜?经过考虑,决定仍论功封薛显为永成侯,然后论罪将他谪居海南,并把他的俸禄分为三份,两份用来赡养被杀者家属,一份用来资养薛显的老母妻子。

朱元璋不怕麻烦,对功臣的教育,一丝不苟,但功臣们多不自爱,惹起朱元璋气愤。洪武四年(1372年)十一月的一天,朱元璋驾御武楼,指挥使郭英等随侍在侧,朱元璋问:“朕常思考如何保有天下,你们考虑过如何保有身家吗?”郭英说:“臣虽然很愚钝,倒也常常想到这个问题。”

朱元璋厉声说:“朕命士兵前往临濠修建宫殿,你们却私自役使,修造自家府第,这难道就是你们保有身家之道吗?”

郭英等人一听,无不惊愕骇惧,急忙顿首请罪。朱元璋说:

“朕不忍治你们的罪,你们应当在内心进行自我反省。朕总是考虑如何保全你们,你们自己却不考虑如何保身,这真是太愚蠢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朕皇考曾经说过:做人要安守本分,积累财富。如置买田地,每年都可以收获粮食,其利无穷。如果不顾礼法去追求发财,就像贪官污吏,获利虽然丰厚,却有丧失性命的危险。现在你们的俸禄正像田地一样,每年都可得利,永无休止。不像贪污纳贿得来的钱财,用之有尽,就如一洼污浊的积水,早晨还是满满的,到晚上就干涸了。你们都是对国家有功的人,朕已给你们爵禄作为酬劳,能够保守不失,子子孙孙都有保障。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久,朱元璋听说功臣之家的佃仆多倚势犯法,凌暴乡里,而功臣们不加禁戢,便召集功臣,训谕说:古人不亏小节,所以能成就大功,不遗细行,所以能成全大德,因而能够终身享有富贵,令名流传后世。现在你们功成名就,正应小心谨慎,保全晚节。你们的佃仆,倚仗你们的权势,常常为害乡里,你们为什么不严加禁约?

那些人都是小人,不严加约束,必然日益放纵,终将损害你们的品德。

到洪武五年(1373年)六月,朱元璋见虽经再三劝谕,功臣仍多有违法乱纪之举,又命工部制作铁榜,用以申诫公侯,规定:各级官军,不得私自接受公侯的金银财物;公侯等人非奉经特旨批准,不得私役官军;公侯之家,不得强占官民的山场、湖泊、茶园、芦荡以及金银铜场和铁冶;各卫官军非当出征之时,不得在公侯门前侍立听候;功臣之家管理庄田的人员,不得在乡欺压欧打百姓;功臣之家的佃户、奴仆等人不得倚势欺凌百姓,侵夺田产、财物;公侯之家,除钦赐的仪仗户和佃户外,不得私自接受投托人户,隐蔽差徭;公侯之家,不得倚仗权势,欺压良善,侵夺他人的田地、房屋、牲畜;功臣之家,不得接受他人投献的田土物业。在铁榜中,朱元璋还对违反各项禁令者规定了处罚办法,其中倚势凌人、侵夺田产和财物、接受投托隐蔽差徭者,都处以斩刑。

铁榜的颁布,这说明了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态度由宽容转向严厉的一个信号。但功臣们仍不明智、抱着侥幸的心理,自恃劳苦功高,对朱元璋的警告置若罔闻,侵渔百姓、私役军士、府第逾制、荒淫无度一类的事情,经常发生,弄得朱元璋的面色越表越难看,便使出特有色彩的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