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85

第85章 惩治腐败,层层深人

朱元璋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为了做到官吏队伍的政治空气清洁,他苦下匠心,把遗留的腐败分子不管社会背景有多大,地位多高,决不留情,一一清除。据洪四年(1371年)甄录天下官吏,八年(1375年)兴起空印案,十三年(1380年)连坐胡惟庸党,十八年(1385年)穷治郭桓案,十九年(1386年)逮捕积年害民官吏,二十三年(1390年)

严惩妄言者。每次集中清洗,都使大批官吏丧命,少者数千人,多者数万人。其中以空印案、郭桓案规模最大,牵连被杀者共有数万人。

所谓“空印”,就是在空白表册上加盖印章。按照当时规定,各布政使司以及府、州、县,每年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收支账目,经户部审核,各项数字完全相符,才准许结账。如有不符,即使数额很小,户部也要驳回,需要重新填造表册。布政使司和府、州、县距离京师,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在千里上下,回到原衙门重新造册盖印,近的来回要花费十天半月时间,远的则需在路途上奔波数月,十分不便。为了减少麻烦,节省时间,及时结账,逐渐形成了一项惯例,就是各地计吏都带上盖好印章的空白表册,遇到户部驳回,便可就地重造。这种空白表册上盖的是骑缝章,除了向户部报账外,无法移作别用,所以谁也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妥。不料在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偶然了解到这种情况,认为其中一定大有跷蹊,龙颜大怒,下令将户部尚书和各地衙门的长官全部处死,副职以下的官员杖一百,发配远方充军。数千名官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刀下鬼。

朱元璋的做法拘于严厉,但当时的社会背景若果不采取这种措施,社会就不安宁,百姓就受遭殃。因此采取这一厚黑决策并非是过失而是大得民心,大得人心。也教育、镇压一批正在迷惘的犯罪分思想悔悟。除了上述之外,使百姓憎恨的营私舞弊案。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当时,御史余敏等举告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官员李或、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相互勾结,营私舞鳖,侵盗官粮。朱元璋命令将有关人员逮捕,严加追查。据朱元璋后来公布的材料说,经过审讯查明:郭桓等收受浙西秋粮时,有一百九十万石米私自卖掉,没有上仓入库;又接受浙西四府钞五十万贯;又串通承运库官范朝宗偷盗金银,患通广惠库官张裕擅自支取钞六百万贯;除去盗取库中宝钞、金银以外,盗卖库存和未入库的税粮,以及鱼、盐等各项税收,共折米二千四百多万石。于是,朱元璋下令将牵连人内的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斩首示众,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全部处死,涉及到的各布政司官吏也均被诛杀。此案株连被杀者,多达数万人。由于株连太广,闹得举国惊慌,许多人抱怨“朝廷罪人,玉石不分”。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怨,将郭桓等人的罪状公开宣示天下,又斥责原审法官吴庸等生奸害民,用磔刑残酷处死。

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国君,以身作则,执法如山,不管皇亲国戚犯了法,都一视同仁面对法律的尊严,也毫不容情。朱元璋在西北边境地区实行茶马贸易,即用内地的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这种贸易都是由官方进行,贩运私茶悬为厉禁。可是,驸马都尉欧阳伦却不顾禁令,派家人周保去贩茶牟利。周保等倚仗权势,所到之处,横行霸道,骚扰百姓,并强迫地方官府派车运茶,先后征用了五十辆车。到达兰县(今甘肃兰州)河桥巡检司时,周保肆意殴打小吏,小吏不堪忍受,向朝廷告发。朱元璋勃然大怒,将欧阳伦和知情不报的布政司官全部处死,周保等悉被诛杀。朱元璋还写了一道敕书?派人送到河桥巡检司,褒奖那位告发的小吏。欧阳伦的妻子安庆公主,马是马皇后亲生,很受朱元璋宠爱,可朱元璋为了维护法纪,整肃吏治,宁可让自己钟爱的女儿做寡妇,也不肯曲法赦免欧阳伦。

在“刑用重典”原则指导下,明初对贪官污吏的清洗打击,带有浓重的血腥气味,许多刑罚残酷异常,令人毛骨悚然。可是,这种严酷政策确实带来了吏治的改观。《明史·循吏传》对明初吏治状况给予极高评价,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丕变矣。”也许,正像朱元璋所说,仁政“推之于君子则可,小人则不可”,在贪官横行的非常时期,只能采取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