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劳动关系管理
10661900000050

第50章 3 事件评析

10.3.1 专家视角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可能会下降。

博士德管理顾问公司高级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员工买断工龄,躲避法律规定,华为有两个主要的理由:第一,降低人力成本。第二,制造内部竞争氛围。孙虹钢表示,虽说买断工龄是要一次性支付补偿,估计整体下来要花费10亿左右,但华为尚未上市,财务上很容易处理。而此后的财务年度,人力成本则大为降低。同时,华为还可能有机会调整其绩效考核标准及薪酬体系,比如将可变的考核部分再加大,从而“优化”薪酬成本结构。另外,华为出此举措,还是鼓励内部竞争的想法。但是如是这样,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忠诚度、价值认同感可能会下降。

10.3.2 法律观点

华为操作没有法律漏洞。

中国劳动法务网首席顾问左祥琦,从华为的整个操作流程上说,华为的操作没有法律上的漏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人们很难认为这个公司是否在逃避《劳动合同法》。不过,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在即,解雇制度过于严格,使得一些公司雇主比较紧张。这些应该引起立法者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左祥琦表示,无固定期限合同与固定期限合同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后者可以到期后“终止”合同,不再续约,而前者只可以“解除”合同,没有“到期”之说。

而企业要单方解除合同,需要依法赔偿。总之,用人单位会觉得“解雇制度过于严格”,从而使雇主会产生一系列的顾虑。

左祥琦表示,立法机关的本意是保护弱势的劳动者,但是用人单位自然会选择一些趋利避害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一旦企业实施了这些措施,有可能劳动者还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就需要立法机关通过调整来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博弈状态。比如,可以在条款中加强“劳动者的群体力量”,使得劳资双方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

10.3.3 官方态度

密切关注年底前的裁员动向,年底大批裁员必须上报方案。

为防止一些企业出于对《劳动合同法》理解上的偏颇而进行不正当的裁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是要求各区县劳动部门,提前了解辖区内企业的裁员动向,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市劳动保障局;二是重申“经济性裁员”上报制度。要求年底前出现大批裁员的企业,必须向市劳动部门上报方案,双方进行及时沟通。

实际上,“经济性裁员”须上报早已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又在上述基础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在企业濒临破产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情形下,需要裁员20人以上,或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的,须提前30天向职工和工会说明情况,裁员方案必须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