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96

第96章 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对雇员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自然会经常对我们的许多做法提出批评,经常会否定我们的许多想法,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要知道,他之所以成为我们的老板,一定有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他超越了你。人天生就有缺陷,大多数人都有嫉妒之心,无法面对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这正是阻挡大多数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的:“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这句格言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几乎所有机构,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飞语和抱怨永不止息。“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在我们面前说人是非的人,也一定会在他人面前非议我们。一来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与其抱怨对公司和老板的不满,不如努力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大有改善。

你可能比你的老板的头脑聪明,但是,只要他是你的老板,你就应该听从他的安排,还要尽你所能发现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如果双方都具备这种宽容的心态,即使二者误会很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除,彼此谅解。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障碍。作为老板,管理一个企业,责任重大,压力也最大,某些工作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或以往的经验处理妥当,而有些工作则需要下属的帮助才能解决。这时,如果下属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老板出谋划策,共同渡过难关,老板肯定会十分感动,从而对你另眼相看。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创立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尽管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格也不高,但奇怪的是,竟然销路平平,和公司预期的情况完全相反。

公司高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方法。这时,在福特公司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叫艾柯卡。

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老板因为这款汽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不停地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呢?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应该在报纸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美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支付,直到全部付清。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花56美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花56美元买一辆56型福特”,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留下了“每个月才花56元就可以买辆车,实在是太划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因为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而产生了:短短的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从原来的末位一跃成为冠军。而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也很快受到了公司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法,最终脱颖而出,坐上了福特总裁的宝座。

所以,当老板被公司事务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作为他的下属,应该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为其分忧解难。特别是在老板遇到难题、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优秀的员工应该像江湖豪杰那样主动站出来,施以援手,而不能像平庸者那样袖手旁观。

心理学小贴士

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