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你和他人的空间,会使你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讲过一个“豪猪哲学”: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又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致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既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
一位心理学家作过一个试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第一位读者坐下阅读刊物时,心理学家走进去,紧挨着这位读者坐下,然后观察他有什么反应。试验进行了80人次,结果证明:在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绝大部分人会默默地坐到别处,有人则干脆问道:“你想干什么?”这个试验说明每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身体空间,当这个空间被人侵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因此而恼怒。
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多少呢?
这首先要看你与谁交往。美国学者霍尔研究发现,46~61厘米属私人空间,女友可以安然地待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处在这一空间内,她就会显得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男人进入这空间时间稍长,他肯定会吃醋。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122厘米,若讨论个人问题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你若是与情人约会,空间距离可千万不能超过46厘米,否则对方觉得你疏远了他(她),对他或她没有热情,可能引起情人间的误会。
朋友距离的近距离范围在46~76厘米之间,身体上没有其他亲密接触,刚好能相互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交往时如果进入这个距离,就会对对方构成侵犯。朋友距离的远距离范围是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距离更靠近远距离范围的近距离(76厘米)一端;而不熟悉的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距离范围的远距离(120厘米)一端。
实际生活中,亲密距离与朋友距离通常都是非正式社交场合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这一距离体现了社交性和礼节上的较正式的关系,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一般在1.2~2.1米之间,这是一般的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的标准距离。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座谈会,工作人员安排座位时有个疏忽: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间没有摆放增加距离的茶几,结果,客人不得不尽量靠到沙发外侧的扶手上,身体呈向后仰的姿势。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如果距离和情境不对应,一方或双方就会心理不适。社交距离的远距离范围在2.1~3.7米之间,表现的是更加正式的社交关系。公司经理常用一张大而宽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办公桌有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演讲者试图与某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公众距离的远距离范围在7.6米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开放空间,人们在这一空间内,完全可以对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可能没有任何联系。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处理不同的人际空间。若与美国人交谈,必须保持在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上,这是他们认为最有分寸最友好的空间;若与一名阿拉伯人谈话,就要小于这个距离,否则就会出现你往后退他往前追的滑稽场面。因为,前者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在交往中与人保持合适的距离,往往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会让你的交际取得不错的效果。
心理学小贴士
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同样亲密关系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较远些的距离;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