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35

第35章 认识情绪:别让情绪左右你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行动的倾向性。情绪的主要特征有:无所谓对错,常常是短暂的;可以积累,易夸大其词;会影响行为,也可以经疏导而加速消散。《牛津英语辞典》里将情绪定义为:“任何心理、感觉、感情的机动或骚动;泛指所有激烈或兴奋的心理状态。”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吵、怕了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吵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将情绪分为了八种类型,即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意、惊讶、厌恶、羞耻。而每一类情绪又分为四种强弱不等的情绪:1.愤怒:委屈,生气,敌意,憎恨;2.悲伤:沮丧,抑郁,绝望,痛苦;3.恐惧:紧张,担心,迷惑,慌乱;4.快乐:轻松,满足,得意,兴奋;5.爱意:友善,信赖,亲密,痴心;6.惊讶:好奇,羞怯,震惊,骇异;7.厌恶:不悦,排拒,轻蔑,弃绝;8.羞耻:懊恼,难堪,自怜,愧疚。

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分类多,且强弱不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的记载,开始认识到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证明,保持轻松的情绪或许胜过任何灵丹妙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对500名男子进行长达18~20年的追踪调查,最近得出结论:经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的中年男子,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情绪轻松的男子高了整整一倍。

中国医学认为,情绪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称为“七情”,认为七情太过会引起疾病。《内经》中提到“形与神俱,乃成为人,如形与神离,则形骸独居而终”,并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因此,情绪与健康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只有随时保持乐观的情绪,才能够使健康得以保证,唯有身体健康,才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才能够快乐地去生活。

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倘若长期疾病缠身,则容易引起忧郁情绪。

那么,如何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呢?

1.培养幽默感

研究发现,在问题面前,经常运用幽默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就比较少;而运用哭喊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相对要多很多。

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增加令人愉快的体验,可以减弱消极情绪状态,而提高A型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反应能力。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至于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情绪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对起伏的情绪不必也不可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如运动、旅游、倾诉等,给情绪适当的发泄机会。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痛苦并得到他人的安慰,能够极大地改善健康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4.学习从光明的一面去看待事物

很多从表面看令人生气或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常常可发现一些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5.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积极地为之奋斗,人就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6.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7.对问题当机立断

犹豫不决会引起不良情绪,损害身心健康。因此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宁可偶尔出些小错,也不要为一些问题左思右想。

心理学小贴士

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勒柏辛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