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27

第27章 有时候吃亏就是福

中国的老人们常常劝说儿孙们:吃点亏不是什么坏事。有远见的人愿意吃一些小亏,而避免最终的失败,并且通过吃亏而获利;鼠目寸光者只顾眼前的利益,最后不是掉入失败的深渊,就是被世人唾弃。如果能让自己在职场获得最终的成功,吃点小亏又算得了什么呢?

吃得起亏,有时候是一种福气。

过去有钱人家过生日办堂会,特别喜欢点郭子仪的戏,因为这位仁兄不但官做得大、人活得长寿、多子多孙,而且还一直被唐朝皇帝客客气气地捧着供着,没遭太大的猜忌,死后子孙也长保富贵。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郭子仪是武将、功臣,曾统率过几十万大军,能混成这样,差不多算是个奇迹了。

个中原因当然很多,但老郭虽是一介武夫,却谙熟跟皇帝公关的奥妙,这一点则是很重要的一环。史书上记载,郭子仪经常给皇帝上奏章保举部下升官,有时候会被皇上毫不客气地驳回来,儿子们很生气:没咱老郭家出生入死,现在皇上姓啥都不好说呢,咋了,这么不给面子?老郭却不但不气,反倒特高兴:你们懂什么?皇上最怕武将造反,如果觉得你有二心,为稳住你,你保谁就封谁,绝不会说半个不字;如今我老郭的举荐皇上给驳了,那是他没拿我当外人,咱偷着乐吧就!

皇帝是权力最大、胆子最小的一类人,因为他既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又深知周围无数的野心家、阴谋家在觊觎自己手里的权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扑出来向自己发难,想取而代之。因此对有能力、有功劳的功臣武将,他只要不傻,就会不停地试探、周旋,弄明白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像郭子仪这么聪明的老将,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保谁能过关、保谁不能过关,这八成是找个机会反过来试探皇上,也给皇上一个小小发威的机会:瞅瞅,郭子仪厉害吧?可他厉害不过朕,朕就能驳了他的举荐!小处发威,这大处就容易相处了。

唐代另一位大将浑瑊,每次给皇帝写奏章,批示回来,一看是表扬就郁闷,一看是批评反倒高兴,说“皇上不疑我”,这和老郭的思路是一样的。有时候吃亏就是福,骂你就是不拿你当外人,得几句小批评不用太放在心上,啥时候领导对你总是客客气气,该说也不说,那你反倒要小心了。

有的人与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再也不想与他继续合作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将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很多人为了面子和尊严,或者为了正义与公理,与对方强争高下,最后一败涂地,元气大伤。没有再起的东山,胜利也只是赢得凄惨。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合作伙伴也罢,旁边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

据说有个沙石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会换得巨额大利。

做人要能吃得起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丢掉应有的幸福。

心理学小贴士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会换得巨额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