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25

第25章 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生活在中国,一个懂得交际艺术的人,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说服别人接受的时候也会力求保住对方的面子,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其结果,别人自然会认为他是宽容的、明智的绅士。

不过,那些通过说明自己掌握着真理,拼命找别人过错和缺点的方式去说服别人,甚至威胁别人的人是粗暴的、无礼的蠢人。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话。即使他说的是事实和真理,因为他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别人。

时下仍有不少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

殊不知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结。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角,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

原来在木材卸下1/4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的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

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

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

渐渐地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一提到批评,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

但婉言却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直言所收不到的效果。因为婉言,不但能够与对方和平地沟通,而且给足了对方面子;婉言,还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阶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卡内基的沟通三原则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给人面子。对人批评是应该的,可是必须注意方式和方法,要使别人尊重你的权力,不是靠高嗓门就能够办到的。

其实,人和人的交往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感性和直觉的,并不是说你说得对,别人就一定会对你心悦诚服,更多的时候人们看重的是你采取的方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也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语气,有古语说“有理不在声高”,你有道理还怕说不过别人吗?

这个世界多的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你越是认为自己是真理,并以此让对方接受,他偏偏就不吃你那一套。他的“倔犟”上来了,你一大马车的理由都没有用。

理越直气就越要和,就是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理时尽量宽容一些,冷静地思考一两分钟,说几句体己的话,就可以减少别人受到的伤害,别人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真理”。

一句话: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你自己面子,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心理学小贴士

对人批评是应该的,可是必须注意方式和方法,要使别人尊重你的权力,不是靠高嗓门就能够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