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16

第16章 爱拼心理容易过劳死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由爱拼心理导致的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调查显示:脑力劳动的上班族是过度疲劳的高危人群,30~45岁的人群面临工作和家庭中的各方面压力,最容易过度疲劳;其次是18~25岁的人,他们面临读书压力,是过度疲劳的第二大人群。

一西南交大外语学院22岁的学子,因同时做3份兼职,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而突然死亡。

华为员工胡新宇因为经常在公司加班,而身染沉疴,不治身亡。

这几起猝死事件足以引起大家的警惕。脑力劳动者之所以感到疲劳,其实是心理的问题。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往往要付出许多倍的努力以取得成功,这时人的精神处于极度杂乱的状态。受压抑的感情冲突未得到及时宣泄时,就会在肉体上出现疲劳症状,以致引起心理的扭曲变态,导致心理疲劳。

心理专家认为,这样的疲劳看似微不足道,但若不注意,不及时调节的话,那么导致的后果是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诱发多种身心疾病。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要找出情绪忧郁的原因,使心理状态恢复平衡。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又是一起让人惋惜的高校教师过劳死。何勇,这位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于8月5日与世长辞。家属与学校同事公认的死亡原因是过度劳累。

“他再也不用说‘忙工作’了。”何勇的妻子不时擦着红肿却已流不出泪水的眼睛。连妻子晚饭后要求散步的小小心愿都未能满足的何勇走了,他回绝妻子的理由一直是“忙工作”。

何勇总是风风火火、精力充沛,一学年内他的工作考评是数学系平均考评得分的三倍。因此他的去世不仅外人想不到,“连他自己也想不到,所以他对自己身体很不在乎。”何勇的妻子哽咽着说。

今年5月31日,一向身体无恙的何勇突然发烧不止,“但他一直认为没事”。6月9日以后,他还带领学生参加高考阅卷,此时他已发烧至38℃。“但他很能忍,总说工作忙因此不去医院看病。”何勇的妻子说,“还是我给他去医院配的药。”后来何勇实在是挺不住了,去医院一检查却已患上不治之症,直到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他经常一回家就喊累,然后总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会。”何勇的妻子说,过度的劳累让他很烦躁,几乎没有什么心情陪7岁的儿子玩耍。而晚饭后陪自己散步也成了妻子时时盼望却实现不了的心愿。

美国心理专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由此可见,工作狂不仅对身体有巨大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对工作也是有害无益。那么,如何来积极预防、调适这种由爱拼心理导致的过劳死呢?

1.要懂得改善自己。要懂得去改善自己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心态、摒除消极的心态,并且改善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进而达到心理平衡。

2.适当降低期望值。上班族应该适当地降低成就动机和对自己的要求,慢慢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以减轻压力,消除焦虑症状。

3.学习一些放松技巧。跟心理医生学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放松方法,比如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以及休闲运动放松法等。这些有助于消除工作疲劳,使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休息好了,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不用拼命地用大量时间去完成工作。

心理学小贴士

我们干着工作,加着班,劳碌之外是很少能想到生活本来的颜色。今天,让我们认真审视因劳累而倒下的一个个生命,并且让自己劳逸结合,好好地爱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