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15

第15章 学会为自己减压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学习与考试压力、社交压力、婚恋压力。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处不有,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适度的压力,人们是能够承受的,但是如果压力太大,就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伤害。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太大吃不消。”适度的压力不仅对身体无害,还会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人变得机警敏锐,能够集中精力办事,增强斗志、迎难而上。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在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而得不到调节,就很容易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损坏人的健康,甚至走向崩溃的边缘。

日本著名学者池见酉次郎说:要想适应给人带来强大压力的现代生活,要想以顽强积极的态度生活下去,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会自我缓解精神负担的诀窍。

美国医学工作者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在174名住院病人中,有140人总是充满了忧虑,而且其中一半人的症状是由压力所引起。人体对压力的反应分三个阶段:警觉、抗拒和力竭。在警觉阶段,人体注意到压力源,内分泌腺开始释放荷尔蒙,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放大等特征;在对抗阶段,人体自行克服压力造成的损害,但如果压力源没有消失,人体就无法实现这一点;这样一来,就进入到第三阶段——力竭。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所谓的“压力病”,如偏头痛、心律失常、神经系统障碍等。因此,防止压力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压力,一旦压力发生,也要尽快减轻。

压力真的无法避免吗?对这一问题,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发现,多数人担忧的事情中,大多都是不必要的。据他统计,在令人们忧虑的事情中,40%永远不会发生;30%涉及过去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12%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而作的批评;10%与健康有关,但忧虑显然只能让健康问题更糟糕。最后,只有8%令人忧虑的事情,可以列入“合理”的范围。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而且时常感觉压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排解压力。

晓雪是一个公司的广告策划部门经理。搞广告策划的,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就是头发倒竖、衣衫不整、满脸的灰尘,却两眼放光。但晓雪却恰恰相反,她更像一位大学里的教授:宽宽的眼镜架在直挺的鼻梁上,一身素雅的工作套裙,显得她更加精干利落,扎在脑后的头发一丝不苟,看不到一丝的杂乱。

办公桌上,只有她现在正在考虑的一幅创意,看不见其他任何累赘之物;墙上也只是几幅艺术家的作品,更显得高雅不俗。她在谈到对于工作中的压力如何解决时说:“压力当然是有的,看你如何对待它。有的人被压力牵着鼻子走,结果越走越乱,越走越糟糕。我喜欢清清爽爽地工作,不喜欢被一大堆的杂物纠缠着。当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我就检查自己,是否清理了自己的心理,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更有创造性地工作。我总是定期地检查自己的抽屉、办公桌,看是不是又杂乱了。桌子上的杂乱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绪,让人感觉心里也很乱,总感觉被什么东西堵着,结果压力便来了。”

有的时候,换换自己的工作方式,换换自己的工作环境,也会缓解一下压力。许多人都把压力归结为外部因素,认为压力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其实从自身寻找毛病的发源点更重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你感觉自己已承受不了压力的时候,请检查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有累赘之物加重了你的负担,然后换换空气,更有创造性地投入工作。

要正确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要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过分自责,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真心接受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降低压抑情绪的发生。

要善于倾诉自己的苦闷。人生在世,谁都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苦闷和烦恼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地向别人倾诉,说出了心里话就会好受多了。内心有苦闷就要及时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倾诉,如果总是自己憋着,任其郁积在心头,时间一长就会演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危害身心健康。

该哭泣时就哭泣。哭泣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法,它能释放我们体内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使之恢复平衡。心理专家认为:“癌症是没有哭出的泪水。”哭出来,不仅会内心舒畅,还会抑制疾病的发生。但是,感情的疏解一定要适度,哭得太多太久反而会伤身。

心理学小贴士

放松心态,不要让职场的压力困住自己,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