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10659100000013

第13章 说话讲究分寸,才能获得好人缘

说话太过头、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因此,讲究分寸是一种很重要的说话艺术,说话是否有分寸,与我们事业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纵观中国历史,有些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到很大的损失,蒙受这种灾祸的原因,就是说话时不注意掌握分寸。贺若弼是隋朝的大将,其父贺若敦是南北朝时期晋的大将,由于说话口无遮拦、不讲究分寸,得罪了晋公宇文护而丢掉了性命。临死时,他用锥子刺破了贺若弼的舌头,让他牢牢记住这血的教训。

后来,贺若弼做了隋朝的大将军后,并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了出来。

这些不讲究分寸的话传到了皇帝耳里,贺若弼被逮捕入狱。隋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他有功,不久也就放了。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那里失了势,杨广取而代之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这时因他说话不讲究分寸,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要治罪贺若弼,贺若弼苦苦哀求皇帝饶他一条命。隋文帝念其平陈有功,只将其贬为庶民。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教导人要“慎言”,最担心“祸从口出”。于是,智者常常告诫:“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和别人在一起时,要谨防说话的错误;单独时,要防止心念的错误。

在周天子的太庙里立着一个铜铸的人像叫“三缄口金人”。大概是在他的嘴上封上了三道象征性的封条之类的东西,意思是警诫人们说话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信口开河。

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并不意味着不管时间和场合,什么话都可以说。很多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言谈话语中经常招惹是非,结果不仅没有收到预想的交流效果,反而使朋友关系变得冷淡起来。

在南亚古国,有个爱多嘴的男人,整天闲着没事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结果引起周围人的极大反感。看到大家都不理自己,这个人也很烦恼。他找到安多,说:“我非常注重跟朋友、邻居的交流,可是他们现在为什么都在讨厌我呢?”

安多问他:“你是不是经常对邻居们品头论足?”

这人委屈地说:“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我讲的都是事实,只不过为了让事实更有声有色,我加了一些自己的评论而已。我也希望能改掉这个习惯,不知您能否帮我?”

安多想了一会儿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这人说:“你把这个袋子拿到广场去,之后,你就在回家的路上把口袋里的东西摆在路边。但是,回到家之后,你需要再回到广场上去,把路边的东西都收到袋子里。”这人心想,这还不容易做到。他急忙接过那个袋子,加快脚步向广场走去。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秋日,微风轻吹。这人到了广场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这人照着安多的吩咐一边往家走,一边把羽毛摆在路边。当他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他又返回来提着袋子想把路边的羽毛捡回。

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所剩寥寥无几。这人只好提着空口袋回到安多那里。

安多说:“你看见了吧,随意褒贬是非的话语就像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无收回的希望。”

这人意识到了随便褒贬是招惹是非的危害后,从此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当你意识到主动与人沟通的重要性而四处出击与人交流时,你却发现自己有时扯得太远了,没有掌握好分寸,甚至有时说到了别人的痛处,招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你就应该万分注意了。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适时地保持沉默,用沉默的方法来锻炼自己在正确的场合说正确话的能力。

心理学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把握说话分寸是一个人获得好人缘的关键。说话要得体,不能不讲究分寸,否则你的人生之路上就会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