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秘诀
10658800000059

第59章 枕头的学问

1.方枕不如圆枕好

人们工作时常常低头屈颈,使颈后肌群、韧带处于紧张状态,颈椎易劳损,日久天长颈椎病就会发生。据医学统计,45岁以上的人患颈椎病的达44%之多。

目前,家庭普遍使用方枕。方枕容易变形:由于颈肩的挤压,使枕头的充料挤压于外侧(头顶侧),而内侧(肩侧)充料较少,枕头成为外侧高内侧低。人仰卧时处于低头位,不仅使睡眠者呼吸不畅,易打呼噜,还因颈椎不自然弯曲,不利于颈部肌群和韧带的松弛。

我国古时有一种圆枕,现在有些地区乡间还在使用。圆枕呈圆柱状,人仰卧时,头保持稍向后仰的姿势,既充分缓解了颈后肌群、韧带的紧张状态,又宽松了颈椎间的相互挤压,起到颈托和轻度牵引作用。这样,对患有颈椎病者可缓解症状,对没有颈椎病者可起预防和保护作用。

因此,从人的生理和健康角度考虑,不妨将方枕换为圆枕。开始睡圆枕可能有点不习惯或不舒服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并受益匪浅。

2.高枕亦有忧

俗话说“高枕无忧”。可是,要从医学的角度看并非如此,而是高枕有忧。

我们知道,人体的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组成的,它是人体的“顶梁柱”。这根顶梁柱一旦发生病变,人就要成为“变形金刚”。

从侧面看,人体脊柱有4个生理性变曲,其中颈椎和腰椎凸向前面,胸椎和骶椎凸向后面。脊柱这种生理性弯曲,对调节人体各方面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枕头过高害处不少。一是易造成脊柱弯曲。这因为仰睡时会把颈椎拉直,使头部“超前”,时间一久,脊柱就会变弯;二是影响头部血液畅通。不利于大脑“调休”;三是会使颈部肌肉、肌腱和韧带受损,容易造成“落枕”。另外,长期高枕睡眠,还会造成颈椎的损害,使颈椎的椎间盘组织、椎骨和椎间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头痛、头晕、颈间疼痛、上肢麻术等症状,进而形成颈椎病。

枕头过低好不好呢?也不好。枕头过低,会使大脑瘀血,造成睡眠不佳、多梦、醒后头昏等。那么,枕头以多高为宜?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以6~8厘米(即以自己拳头高度)为宜,这样会使你睡个甜蜜的好觉。

3.别忘晒枕头

枕头,人们每晚都离不开,但人们通常注意晾晒被褥,很少把枕头“请”到屋外透气、晾晒。

君不知,每晚睡觉时。枕头处是被褥里污浊气息通过的“咽喉要道”,加之人睡觉时,呼出的不纯净空气大量渗入,以及头皮分泌的汗渍、污垢浸染,枕头成为“脏乱差”的典型。仅靠清洗外部的枕巾和枕套,只能“治表不治本”,枕芯内的污秽气息却不能除掉。难怪,有时人们纳闷,外表干干净净的枕头,怎么会隐隐传来难闻的气息呢。

所以枕头要经常晾晒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有条件的家庭,除多晒枕头外,要经常更换枕芯。

4.“抱枕”能治“五十肩”

在南方,许多家庭都有“抱枕”这种生活用品。其形状呈长圆形,长度约90厘米,直径约30厘米,内填木棉或棉絮、海绵等。抱枕像枕头,但不枕在头下,而是在睡觉时用于抱着和垫高大腿的。

抱枕是一种老年用品。有抱枕陪伴睡觉,可使睡眠香甜。尤其是患有“五十肩”的老年人,更应必有。因为“五十肩”都是在早晨起床时肩痛得不能梳头、洗脸、穿衣。医学上叫“晨僵”。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夜晚睡觉时手臂贴着身体,未能使肩关节伸展开。如果晚上抱着“抱枕”睡觉,则可使肩关节拉开,减轻晨僵的痛苦。老年人不妨一试。

5.药枕

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作枕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最初流传于民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蒸大豆装枕治失眠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治头项强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清代刘灏《广群芳谱》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黑豆。”近年来,药枕疗法很受重视,发展很快,并出现了磁疗枕、催眠枕、抗衰老枕、健康保健枕等。

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脑为髓之海”,“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药枕法即借助人头枕部与药枕较长时间的接触,使药物缓缓地刺激头部的一定穴位,并通过经络,对人体之气血阴阳、脏腑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起到芳香通窍、怡神醒脑、安神益智、调养脏腑、养元强身、清肝明目、宣肺化痰、疏通经络和调整阴阳的功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临床实践证实,本疗法可适用于头痛头昏、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耳鸣目花、神经衰弱、中风口歪、肩周炎、下颌关节痛、脑动脉硬化、鼻渊等。其中治疗头痛、失眠、高血压、颈椎病等,疗效较为明显。

在历代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药枕种类颇多且举几种制作方法简易有效的为例,以供有兴趣者试用。单味药药枕:如菊花枕,适用于健康人及头火偏大、头晕、头痛或患风火赤眼、虚烦失眠及高血压症患者。茶叶枕用饮用过的茶叶晒干作枕,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暑热头晕等。绿豆枕,可治头风头痛,令人明目开窍,解暑除烦。决明子枕适用于健康人或患有便秘、目疾、高血压及小儿夜啼。侧柏叶枕适用于口鼻经常出血、慢性咽炎、咽部充血、慢性咳嗽及轻度脱发者。多味药药枕:如用菊花100克川芎100克,丹皮200克,白芷200克装枕,名为高血压枕,可治疗高血压。用绿豆衣200克,扁豆衣200克,荷叶150克,薄荷200克,荞麦壳100克入枕,名为解暑枕,可清热解暑。取苦荞皮200克,黑豆皮200克,决明子80克,菊花150克入枕,名为“明目枕”,可治疗肝火上炎而致的目赤疼痛、视物不清。用夜交藤200克,合欢花60克,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各30克入枕,名为安眠枕,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症。以白芥子150克,配细辛、桂枝各50克,麻黄、薄荷各25克入枕,名“白芥子枕”,可防治感冒、晨间流涕、寒性哮喘等疾病。此外,用桑、竹、柳、荷、柿叶各适量入枕,名日“五叶枕”,可治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6.冬日睡眠要防“落枕”

颈项疼痛,俗称落枕。典型症状是不能左右转颈或前后俯仰,动则疼痛难忍,甚至牵连肩背手臂发麻、发痛。此病最易在冬季发生。

哪些情况易引起“落枕”呢?工作时头部常采取偏于一侧的姿势,睡觉时没有适当高度的枕头支垫,头部在一个位置上睡眠过久而不转侧以及睡眠时颈部受寒时,均可导致颈部疼痛。因为在人的颅骨的基底部分和颈的底部之间有许多复杂的血管和交感神经通过。这些神经是全身和头部的通讯线路,不能有所阻滞。当你的头部保持正直的姿势,既不偏左又不偏右时,交感神经在其间通过的颈椎之间的空间,保持充分开放。但当你的头向左边或右边偏时,就缩窄了颈侧左边或右边的这些空间,神经便被挤压在一起。如果头部偏离正常的位置太久,这些神经就可能因为受挤压过久,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养而导致其附近肌腱筋络发炎肿胀,结果就形成了上述病症。

冬季天寒,睡眠较酣,故转侧较少,颈部扭向一边的姿势保持过久,再加上颈肩部遮盖不严,易受风寒、血管收缩,那部分的血液流通就更加不畅,出现“落枕”。年轻及身体较强者,颈痛过十天八天可不药自愈:而体虚或年老者,则会导致永久性颈部转动疼痛,甚至牵连肩臂发痛,转为风湿颈痛。因此,出现颈痛要及时就医。

7.落枕切莫乱端颈项

落枕又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起病较急。多因夜间睡眠姿势不当,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或睡眠时受寒,致颈部一侧肌肉痉挛,造成两侧肌力不平衡,使颈椎小关节明显扭转,一觉醒来便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不敢转动,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于是,有的患者就病急乱投医,前去请理发师、摆地摊的“江湖医生”、周围的同事端颈项,以期解除痛苦,而这些人常令患者端坐,从背后抱紧头部,猛然用力扭转颈部,以求病愈。殊不知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极易引起颈椎中寰枢椎脱位和枢椎齿突骨折,甚至导致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因为人的脊柱上联延髓,下联四肢,两侧有31对脊神经。而颈部的7个椎骨,主要作用是支持和保护脊髓。颈椎中间有一管腔,是脊髓和颈神经的通道,若猛然旋转颈项,易使神经和脊髓损伤,引起脊髓震荡或波及延髓,造成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甚至心跳、呼吸停止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