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05

第5章 给孩子自信的力量

一位母亲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儿子听了以后高兴了整整一天。

后来儿子上了小学,家长会上,老师对这位母亲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五十名同学,你的儿子排在最后,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得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母亲流着泪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你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儿子听了母亲的话,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

再后来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在后进生名单里念出儿子的名字。可是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也没有听到。临别时她去问老师,老师说:“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告诉儿子:“老师对你很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后来,儿子重点高中毕业,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母亲接到了学校的电话,原来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看到这个故事时,真的为这位孩子庆幸,更为母亲的智慧而感动。曾经被老师视为智力障碍的笨孩子,居然在母亲的一次又一次鼓励之下,取得一次又一次进步,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孩子的成功多亏母亲的欺骗,是母亲的欺骗让孩子找到了自信,让孩子获得向上奋进的力量。不敢想象这位母亲如若真实地转述老师的评价,或者因为老师的话语而对孩子施以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与教训的话,孩子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不由得想起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的著名实验,他将实验的结果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于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个实验都不会陌生。为何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一份学生名单,竟然取得神奇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期待,专家的话让教师认为那些被抽中的孩子都是优秀的苗子,因而过多的关注与期待,而这种期待又传达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自信,这种自信心,让孩子朝着预想的方向成长。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还很欠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往往过多的来自家长与老师,家长与老师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自己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与老师的鼓励与欣赏会让他们变得无比自信,激发他们不断进取,从而一步又一步地走向成功。而家长与老师的批评与训斥则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自卑,这种自卑的心理很容易让他们自暴自弃,认同自己的弱点,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其结果势必让学生认同家长与老师对于他们的评价,在后进生的原地踏步不前。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再一次见证了自信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却来自于孩子的母亲。我们赞叹母亲时,不免对教师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位孩子,你的看法却与家长不一样呢?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呢?”

有人说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总是最优秀的,而在老师的眼里,这种优秀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全班几十名学生的比较。在这横向的比较之中,便有了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然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却带有明显的相对性,也许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中的所谓后进生就是普通学校的优等生。显然,教师的这种定性评价是不科学的,是站不住脚的。因而,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教师不应当采用这种横向比较的方法,应当多关注学生的发展,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优点,发现学生长处,发现学生的进步。欣赏的眼光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产生爱的欲望,激发美好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承认的幸福,取得自信的力量。

给学生自信的力量,让学生自由地成长,教师应当向故事中的母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