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49

第49章 “偷打”出的精彩

马戏表演场,正在表演的是“大猩猩拳击比赛”,两只猩猩你一拳,我一拳正打得起劲,活灵活现地模拟人表演的动作,博得现场人们阵阵掌声。几个回合下来,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就在作为裁判的驯兽师举起其中一只猩猩的手,表示它获胜时,另一只猩猩不服气地偷偷打了裁判一拳。这“偷打”的一拳,更是让观众捧腹大笑,成为这场马戏表演的最为精彩的一笔。其实观众们却不知道,这样的设计竟是驯兽师们预先设计好的。在一次马戏表演中,一只大猩猩意外地打了裁判一拳,当时驯兽师立马懵了,以为这次表演彻底失败了,谁曾想观众们却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失误与意外也能成就精彩,驯兽师们深受启发,就在马戏表演中加上了如此一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而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个活动的展开过程,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因此,课堂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所预想的模式一成不变的发展,其间学生的思维变化与环境的不可预知因素都有可能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是一种不可预知的行为。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诸多教育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此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也许学生对于文本另类而独特的解读大感兴趣;也许窗外突如其来的事件会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也许学生一次意外的举动可能扰乱课堂的教学秩序;也许教师的一次偶然口误会让课堂陷入僵局。对于这些意外的教学事件,我们不可能提前预知,但是我们应当冷静地对待,万不能被这突发的状况扰乱了心智,而应当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将这些事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异地上一节公开课,铃声刚刚打响。突然,音响出现了问题,只听“嗡——”的一声刺耳的长鸣,听课的老师们都捂住了耳朵,负责音响的老师十分不安,急急忙忙地跑过去调试音响设备。而此时的于老师丝毫没有慌乱,只是轻轻地问了学生一句:“怎么样?”一个学生说:“吓了我一跳。”于老师认真地说:“我刚才被吓了两跳。”这一下课堂上“炸开了锅”,“我吓了三跳。”“我吓了四跳。”……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对着麦克风大声说:“我吓了八跳1课堂里一片笑声。意外的突发事件非但没有扰乱正常课堂教学的进展,反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我们不得不赞叹于老师的教学智慧。对此,我们也不免追问我们自己,当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我们也会如此吗?

将不可预知的意外恰当地予以调控,巧妙地予以引导,朝着理想的方向进展,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机智,也是于老师给予我们的启示。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害怕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如不要担心大猩猩偷打的那一拳,因为这意外的“拳头”也可能成就意外的精彩。

化解意外可以生成精彩,有时候课堂上巧妙地设计一些“意外”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教师发出的观点或者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主流意识,让学生意想不到时,便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心理冲突,使思维产生激烈的活动,这样精彩便会因意外而生成。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时,因为课文的内容涉及外国球星,学生并没有多少兴趣,课堂气氛也不活跃。虽然学生们也能把福勒的表现归之于高尚的体育精神,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触动。于是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放弃射门》,老师觉得福勒不应该放弃射门。比赛就有胜负,福勒代表的是一个团队,他的放弃就意味着十几个队友以及支持他的千百万个球迷的失败,他这样轻易放弃射门是不负责任的。”我的这番观点着实让学生大吃一惊,课堂立马因这个意外的观点而炸开了锅,学生们主动分成了两个派别,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讨论,经过文本的深入阅读与问题的探究,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福勒的思想境界有了更高的认识,而这种认识较之先前更加深刻而真实。可以说是我的意外之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当然,意外无论是自然天成还是教师有意为之,都应当是真实而自然的,这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而有些教师为了公开课上出彩不惜刻意制造意外,让学生故意出现突发事件,用自己的巧妙处理以博得听课者的赞叹。这样的意外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与制造的,已经完全没有了生成的意味,因而也变得毫无价值可言了。正如驯兽师一般,虽然每场比赛大猩猩最后“偷打”的一拳头为自己赚来了鲜花与掌声,但那终究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