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97

第97章 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在医学方面也不例外,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由权力机关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药学著作,对我国后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时期,社会政治安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药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同时,随着医生临证经验的不断增加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需要对于药物学的书籍进行一定的补充。因此,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已变得非常必要。

唐显庆三年(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高宗指派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659年撰成《唐本草》。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第一部药典。

《唐本草》又称为《新修本草》,分《本草》、《药图》、《图经》三个部分。《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字。其中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是医书编纂体裁上的创新,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在内容方面,《新修本草》也很突出。《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其中考正过去本草经籍所载有差错的药物400余种,增补新药百余种,并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由于当时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有不少外来药品通过贸易进入我国,如安息香、龙脑、胡椒、诃子、郁金、茴香、阿魏等,这些《唐本草》皆有收录。《新修本草》内容丰富,一经问世,立即传播四方,最早由当时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徒传至日本,对日本医学界影响很大,不久又传到朝鲜等国。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新修本草》的颁行在统一用药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新修本草》在宋元祜年间已完全失佚。中国在1959年重新出版的《新修本草》是根据德清《傅氏纂庐丛书》中影印过来的,这使广大读者可以见到1300多年前唐朝原书的面目。2008年存仅有残卷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后世本草和方书中保存了该书部分内容。由于书中收录有各地动植物的标本图录,全书图文并茂,有图经25卷,因此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动植物形态学著作,在生物学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延伸阅读

《唐本草》流传

《唐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此书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药物学的高度发展。本书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流传时间也久。自公元659年开始,直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宋代,这300年间,日本和中国的医家都把它列为必读之课本。它传入日本最迟应在日本天平三年(731年),并很快被作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唐代陈藏器以此书为对象进行补遗解纷,编成了《本草拾遗》。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诸官修本草,均以此书为蓝本进行补订。另敦煌发现此书古抄残篇3种,流落海外。根据以上残卷及2008年保存在《证类本草》、《千金翼方》诸书中的该书内容,日本人冈西为人及中国人尚志钧分别辑复了《新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