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27

第27章 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及其成就

在清末民初的学术界,杨守敬是一位经历不凡、成就突出的大学者。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水经》、《水经注》,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写成了《水经注疏》、《历代舆地沿革图》等伟大著作,享誉世界。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杨守敬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八岁的时候,母亲为他请了一位老师覃先生。

一天,母亲准备好酒席,请覃先生吃饭,开席后覃先生夹了一块鸡腿一咬,鸡骨头把牙齿“顶”了一下,覃先生就对杨守敬说:“香鸡稀烂棒硬。”此时,杨守敬正从厨房捧着一碗绿豆汤出来,随口就应声道:“豆汤翻滚热炀。”覃先生听后大吃一惊,想他小小年纪就出口不凡,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

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宜都陆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大红灯笼,覃先生的夫人做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大灯笼,覃先生就在灯笼的右面写了上联:龙变鱼,鱼变龙,龙鱼变化。写好后叫杨守敬来对下联。杨守敬说:“老师,我若对上了,你奖给我什么呢?”覃先生说:“我书案上的文房四宝任你挑一件。”

杨守敬马上对出了下联:老携幼,幼携老,老幼欢欣。覃先生听后,大加赞赏,连说:“好,好,好!”杨守敬随即机敏地爬上覃先生的书案,抱上一块端砚跑回家去了。

杨守敬一生专心致志,刻心学习,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这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十一岁时,由于生计而辍读,开始习商,但仍不废学业,白天站柜台,晚间在灯下苦读,常至鸡鸣才就寝。十八岁时参加府试,因答卷书法较差而落榜,于是他发愤练字。十九岁再次参加府试时,五场皆第一。

杨守敬一生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尤以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是与门人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的《水经注疏》。他对我国正史地理志和其它地理著作,都曾深入研究,撰写、绘制了十余种历史地理著作和72幅历代沿革舆地图。为写《水经注疏》,他对《水经》和《水经注》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订,总结前人的得失,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周详。《水经注疏》吸取历代《水经注》的研究成果,以朱谋玮《水经注笺》为正文,考证精详,疏之有据。

《水经注疏》是明清以来郦学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发展,代表了郦学地理学派的最高水平,备受学术界重视。近代学者汪辟疆评价它:“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

之大成也。”

2006年5月25日,杨守敬故居和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伸阅读

杨守敬小故事

杨守敬幼时进私塾拜汪先生为师。有一回放学时突降暴雨,小溪上的石板桥被河水淹没了。放学的时候,杨守敬看见一位姑娘站在溪边望着疾流的水发愁,他二话没说,挽起裤腿,趟着水把素不相识的姑娘背过了小溪。

谁知这事却被一个同窗看见了,还将此事告诉了汪先生。汪先生认为杨守敬有伤风化,就把他叫到跟前,责问他是怎么回事。杨守敬不慌不忙,提起笔来写了一首诗:村女溪边泪水流,书生化作渡人舟,相逢何必曾相识,解人危难勿须求。姻脂坝头惊飞鸟, 红蓼从中起群鸥。轻轻放落芦茬岸,默默无言各自羞。

汪先生沉吟半响后点点头,不再说什么,也不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