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110

第110章 民族文化的瑰宝──漆器的发明

漆器工艺是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像陶瓷、丝绸一样,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 先秦漆器, 特别是战国、秦汉漆器上的绘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

漆是原产我国的漆科木本植物漆树的一种分泌物,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从漆树中分泌出来的漆液含有漆酚,在日光作用下会变成黑色发光的漆膜。

人们从观察到漆树的自然分泌液形成黑色漆膜的现象受到启示,而有意识地利用漆液来装饰器物。后来,人们又发现漆膜美观精致,经久耐用,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颜色,光彩照人,能对器物起保护作用,于是开始制造漆器。

战国至西汉,是漆业的鼎盛时期。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漆器生产工序复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制作漆器先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体杂,耗工耗时,品种又特别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绮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漆器初步制作好后,要放置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的漆器具有坚硬、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要想让漆器固化后不产生裂纹或皱摺,需要建造专门的阴室,创造阴湿无尘的环境,以供漆器阴干之用。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想要用漆来漆绘城郭。由于胡亥暴虐、专横,没有人敢去谏止。当时有一个聪慧的侏儒名叫优旃,他对胡亥说:“主上如果不提出这件事情,臣也一定会向主上提议的。漆城虽然会使老百姓感到发愁和增加经济负担,但这是一件大好事。漆城光滑无比,敌人来了无法上城。涂漆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建造荫室却非常困难了,得建一个比都城更宏大的城郭才行啊。”这番话让胡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就停止了这次劳民伤财的工程。

由此可见,阴室在当时

已成为漆器制造的重用设施,这种阴干方法后来一直沿用。

秦汉以后,由于瓷器的发展,漆器日用品如杯、壶、盘等渐为瓷器所代替,漆器作为生活用品减少了,但是作为工艺品,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工艺一直沿袭,并不断有所创新,并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中亚、西亚、欧洲各国,受到了世

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知识小百科

世界上最古老的漆器——“河姆渡朱漆大碗”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1977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这件古老的漆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着美观大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泽,能清晰地看到它内外涂着的朱红色涂料。“河姆渡朱漆大碗”的横空出世,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也证实了“中国人的确制作了全世界最早的漆器”这个重要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