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109

第109章 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陶器的发明

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是人类留传下来的所有远古文化遗迹中最显著的标志,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出现,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我国陶器的制造和使用大致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将具有可塑性的粘土,用水湿润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干燥后在800~1000℃高温下用火烧造而成坚固的制品,这就是陶器。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无机盐类,它们无毒、无味,是制作生活用具的良好原料。

在陶器发明以前,人们为了取得熟食,有时把食物架在篝火上烤熟;或者是用石头砌成一个大坑,把猎物去皮,放进坑内,盖上热灰,直到焖熟;还有的就是用灼热的石块将兽肉烫熟;或把兽肉放入网中,泡入高温的泉水中,泡熟后食用。经过百万年的狩猎与采集生活,在原始的农耕作业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于泥土的性质和状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居住环境的相对固定和生活资料的积累,使得人们开始研究储存生活资料的用具器物,在石质品、骨质品以及其它自然物之外去寻找一种新材料,用以煮熟、储存食物,于是以水、火、泥的合成方式生产的陶器就应运而生了。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做工精美,设计精巧。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秦代,前期后期都处于全国战争的动荡之中,一般的生活用陶器、建筑陶器均无多少特征,与战国陶器基本一致。秦代最为杰出的制陶成就是秦始皇陪葬坑的兵马俑。从已发掘的俑坑情况可以看到,陶制兵马俑数量巨大,仅仅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巨;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

汉代历时400余年,陶器制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陶器整体造型风格比较端庄,腰腹多用几条弦纹装饰,陶佣以表现生活为主,造型与制作上不受拘束,神态准确,表情丰富。

唐代时,人们制陶时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低温焙烧,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延伸阅读

惊人的巧合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的玛雅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某种相似性。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发展水平与中国象形文字很相近。玛雅人的袋足彩陶罐袋,上面的乳状袋足和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而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也是乳状袋足,彩陶上也有红、黑或者紫色的几何图案。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有些玉器竟与中国江南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在信仰上,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