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651700000036

第36章 主题三 一堂好课的标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是科学而又合理的,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是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相关教学结果应是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经验世界间有机整合的,或有利于进一步联系好学生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等等,因此,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标准: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

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即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相关的理解、实践能力,优化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取代了原来有关阅读分析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因为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感性的把握为主的,而非“概括”所需要的理性判断,即“体会”的要求更切实、也更自由一些;再者,“中心思想”具有唯一性,而“思想感情”的外延大得多,因此,新的教学目标更能关照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思考,也更能鼓励学生去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教学内容要能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自然联系。教学内容绝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应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其亲历体验),在学习一些较为抽象、陌生的概念性知识时,更应千方百计地还原到被抽象出来前的真实状况,以便于学生顺利地、快捷地理解。例如,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就十分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选取素材,像海水制盐、服装干洗、不同的火灾与自救、禁用含磷洗衣粉等等,同时删去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磷的化学性质等等。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教学的主体性要突出,即突出学生的能动活动,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拥有更大限度的自主发言权,要让学生拥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也要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余地。“共轭矩阵”的发明者,法国的数学家埃尔海特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考试从来是低分,因为数学考试难以过关,他差点完不成大学,也没有报考研究所的机会,原因却是他的数学学得太好了——他认为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只是在“搬运垃圾”,而他更醉心于读高斯等名家的数学原著;这一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课堂教学的预定性有时会扼杀部分优秀的学生;事实上,一些聪明的教师不会干涉成绩已非常优异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别的功课”。

4.合理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合理,能有机地融合学、思、行等各个行为。即在一堂课内,除了反对极端的“满堂灌”外,也要注意学生相对的学习时间、思考时间和行动时间的安排与整合,否则“先讲后练”“先学后习”等机械割裂的课堂结构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实质上的区别。现代的课堂应充分展示出“做中学”理念、“对话”理念,不需过分强调形式的完美。

5.资源的合理运用

课堂资源应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相关资源基础上的,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要正确运用书本、教具及其他物质的设备外,还应充分运用相关的经验、体验等主观的资源。如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发和引导学生的“错误”答案,要敢于追根溯源,而非简单的一概否定或漠视了事。

6.气氛的民主与和谐

课堂的精神风貌优良,即课堂伦理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重民主、重开放、重和谐。课堂风貌是积极向上的,教学节奏是张弛有度的,师生交流是平等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等等。

7.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的作用要具有前瞻性、后续性、潜在力。课堂教学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更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一堂课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也要能“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中。例如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法、词汇,也要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还应将相应的学习方法、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相应的学习上去;同理,数学科除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外,也要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理逻辑习惯,并让这一逻辑有助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