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86

第86章 1、禽流感

人禽流行性感冒又称人禽流感,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禽流感为病毒诱发的动物传染病,通常仅感染鸟类,偶尔感染猪。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物种特异性,但偶尔也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

“健康自测”

高烧,通常在38℃以上。

腹泻。

呕吐。

小腹疼痛。

胸疼。

鼻子与牙龈出血。

“常识”

1.禽流感的来源。

据专家分析,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

禽流感病毒与非典病毒有很大区别,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

2.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

首先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其次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

还有就是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流感病毒一般具有很高的非特种性,即侵犯一个物种(人类、某些种类的禽鸟、猪、马和海豹)的病毒“忠实于”该物种,仅在罕见的情况下超越范围使其它物种受染。自1959年以来,人类感染一种禽流感的病例只记载了10起。在上百种A型禽流感病毒菌株中,已知只有4种使人类受染,即H5N1、H7N3、H7N7和H9N2型。一般情况下,感染这些病毒的人只有轻微症状,重症很少,而只有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显然是个例外。

3.为什么H5N1型病毒是引起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流行于禽类中的所有流感病毒中,H5N1型病毒之所以在目前引起对人类健康的极大关注是出于两个主要原因。

(1)首先是H5N1型病毒至今已造成患有非常严重疾病的最多人类病例,并造成最多的死亡。它跨越了物种屏障,在最近几年至少有三次感染人类:1997年在香港(18人患病,6人死亡)、2003年在香港(2人患病,1人死亡)以及于2003年12月开始并于2004年1月首次得到确认的最近的暴发。

(2)另一个原因是如果H5N1型病毒获得足够的机会,它将具备为发起另一场流感大流行所需的特点。这一病毒已具备了除在人类中有效和持续传播的能力之外的发起一场大流行的所有必备条件。虽然H5N1型目前是最令人关注的病毒,但是已知感染人类的其它禽流感病毒引起一场大流行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病毒可通过两种主要机制提高其在人中的传播能力。

一个是发生“重新排列组合”,在一个人或猪合并感染期间,人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材料互换。重新排列组合可能产生一种全面传播大流行的病毒,显示迹象是病例突然增多并具有爆炸性传播速度。

另一个机制是一个更加渐进的适应性突变过程,借此,在随后人类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增加了对人类细胞的结合。适应性突变的发生表现为起初有少量人类病例显示出人间传播的迹象,这种情况如果得到及早发现,可能给全球留有一些时间采取防御行动。

调查表明人类感染H5N1型病毒的主要原因是与死禽或病禽密切接触。确定的特别危险行为包括宰杀、拔毛、以及为食用受染禽类进行准备工作。在少数情况下,当儿童在家禽经常自由活动的场所玩耍时接触鸡粪被认为是感染的原因。在丢弃受染死禽的尸体或被受染鸭子或其它禽类粪便污染的水体中游泳可能是另一个接触渠道。有些情况下,调查不能判明具有说服力的接触来源,这表明一些涉及病毒污染的尚不知晓的环境因素可能与少数病例有关。提出的一些解释包括准家养禽类(例如鸽子)所起的作用,或使用未经处理的禽类粪便作为肥料。

迄今为止,H5N1型禽流感仍在很大程度上是禽类的一种疾病。物种屏障具有很大意义:病毒不易跨越禽类传给人类。尽管自2003年中期以来在广大的地理区域内有成千上万的禽类感染,但是经实验室确证的人类病例还不到200例。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圈养小型禽群的农村和郊区的家庭中,原由尚不明确。也是出于尚不得知的原因,在认为高风险的人群中,例如商业性家禽从业者、活家禽市场的工作人员、屠宰人员、兽医以及未适当配置防护装备看护病人的卫生工作人员中发现的病例极少。对于病例都集中于原先健康的儿童和青年的问题也缺乏解释。急需开展研究,以便更好地详细说明接触的情况、行为,以及可能增强人类感染可能性的基因或免疫方面的因素。

目前,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开展的对最近确认的人类病例的调查确定直接接触受染禽类是最可能的感染源。在评估可能的病例时,对于显示出类流感疾病的病源,特别是有发烧和下呼吸道症状,而且曾经在被确认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的地区密切接触过禽类的人,在临床上应对他们提高警戒程度。接触可能曾被受染禽类粪便污染的环境,尽管并不常见,却是人类感染的第二个来源。

到目前为止,不是所有的人类病例均起源于接触死亡或明显有病的家禽。2005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养殖鸭群可排泄大量的高致病性病毒却看不出患病的迹象。一个曾在受染国食用家禽的人,只要食品经过透彻烹煮,而未参与食品制备,则不存在风险。由于目前没有在任何地方发现病毒在人间有效地传播,因此,如果旅行者不访问活的或“活”家禽市场、农场或其它可能发生病禽接触环境的地方,他只是前往正在暴发禽类或存在人类病例的一个国家,也不会增加感染危险。

4.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通常情况下感染H5N1型病毒发病的很多患者的病程不同寻常地快速发展,迅速衰竭,致死率很高。如同大多数新出现的疾病一样,对人类H5N1型流感知之甚少。据一些临床资料和目前的暴发开始描绘了这一疾病的临床特点,但是尚需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此外,如果这种病毒具有迅速变异和不可预知的倾向,目前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普通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大约为2至3天,而H5N1型禽流感的潜伏期比它要长。目前对H5N1型感染所具有的资料表明潜伏期为2至8天,也可能长达17天。然而,对病毒多次接触的可能性难以精确地判明潜伏期。世卫组织目前建议采用7天的潜伏期进行现场调查和监督病人的接触。

5.禽流感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我们把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

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种无效,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治疗”

禽流感病人的治疗与普通流感病人的治疗相同。患者应尽早休息和住院治疗,多饮水,高热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发生综合征。

对于禽流感感染患者要积极对症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病人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又与禽类、尤其是病禽有过接触史,就要加强警惕,一旦被怀疑为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和疫情报告,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对禽流感有效的对症治疗是尽早休息和住院治疗,补充营养液、补液,鼓励多饮水,高热时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且不会留后遗症。

“预防”

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吃禽肉要煮熟、煮透。

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鸡、鸭。

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

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