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53

第53章 3、小儿休克

1963年重症监护医学出现之前,明尼苏达大学报道900例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中,死亡率高达97%。1996年,美国一机构对100例败血症伴发多器官衰竭的儿童研究表明总死亡率为15%。尽管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进,但在新生儿及儿童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健康自测”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呼吸急促。

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

尿量减少。

精神委靡。

烦躁不安。

“常识”

1.什么是休克?

一般而言,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则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2.休克的病因。

(1)神经源性休克发生于剧烈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时,因创伤时多见,故又称创伤性休克。

(2)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全身性强烈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致。

(3)心源性休克则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引起。

(4)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于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

(5)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在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败血症、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重症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皮肤发花、四肢发凉、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治疗”

1.让患儿平卧,解开衣服、领扣、裤腰带。

2.患儿周围空气要保持流通,环境安静。

3.脸色苍白者,卧时应把头放低,保暖,服一些温糖开水或盐水。

4.可针刺或用手指甲压嘴唇正中穴(人中穴)使之苏醒,必须刻不容缓地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预防”

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

积极防治感染和各种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腹膜炎等。

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