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13

第13章 13、细菌性痢疾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健康自测”

腹痛、腹泻。

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发烧。

反复呕吐。

面色苍白。

四肢发凉。

“常识”

1.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在夏秋季常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简称痢疾。

痢疾杆菌的形状类似火柴棍,不能活动,在外界环境中不耐干热,当温度升高到60℃时,10分钟即可死亡,在阳光照射下30分钟死亡;在30℃的水中能够存活20天,在蔬菜、水果上和生活用具上能存活7~14天,在37℃的条件下能在食品上迅速繁殖。相反,这种细菌却十分耐寒,在冰冻条件下能存活3个。由于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时间存活,所以很容易引起流行。

2.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哪些途径传播?

痢疾是病从口入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苍蝇传播。

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区观察到痢疾的流行与苍蝇消长期一致。

(2)水型传播。

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3)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

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这种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上述污染品后,即可带菌,如果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4)食物型传播。

近年来食物型暴发较以往多见。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在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

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治疗”

目前治疗痢疾的药物逐渐增多,如用哪种药,用多少,可根据年龄、体重由医生决定。能口服的要尽量口服,一方面口服药物可直接到达肠道,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口服比肌肉和静脉滴注更安全,无痛苦。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有失水、高热者可输液,有中毒症状者应对症抢救。

“预防”

不要接触痢疾病人。

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或用84消毒液浸泡后再吃。

不吃苍蝇、蟑螂爬过的食物。